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课程设置(一)课程名称、所选教材、授课对象(二)课程定位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
(三)课程目标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和零件计算问题的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
5、具有识别汽车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四)课程设计2、注重汽车设计思路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机械运动的思维体系,学会分析和处理汽车设计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针对岗位的应用技能,从而为将来能胜任不同职业和不同岗位上的专业技术工作、掌握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具备突出汽车设计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注重设计思路的培养,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教学内容(一)内容选取(二)内容组织(三)表现形式三、教学设计(一)教学模式本课程教学媒体为文字教材、多媒体教材及学习指导的教学方法。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指南,教材内容符合本大纲的教学要求,但其内容不能代替多媒体一体化全部教学内容,特别是在涉及感性知识和形象思维等方面,必须要有多媒体教材来补充。(2)多媒体教材
各章节基本内容的讲解、归纳,重点、难点内容的专题讲解,现场教学,动画及图标、图形的形象演绎等
(3)学习指导
各章节的基本要求,学习指导,典型例题,习题提示和自我测试题。2、教学手段通过课堂表现及平时测验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20%、平时作业占10%、出勤占5%、闭卷考试占65%。课程涵盖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内容与生产实际结合密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突出了对能力目标的培养;教学手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急回特性的产生原因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我把探究过程分为四步
第一步:我通过演示机构-提出问题(摇杆在空回行程和工作行程往复摆动的过程中,哪个行程运动速度较快?)-学生观察并回答。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即曲柄摇杆机构具有急回特性。
第二步:我继续演示机构-提出共线问题(即摇杆在两个极限位置时,所对应的曲柄和连杆处于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观察并回答-得出极位夹角的概念。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曲柄摇杆机构的特殊位置和极位夹角的概念,为后面的推导做好辅垫。
第三步:我采用分解演示空回行程和工作行程,根据演示过程-师生共填表,目的是采集相关数据,为后面的推导做好准备。
第四步:根据演示过程及表格数据,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推导出结果:即:V2>V1,从而得到产生急回特性的原因。
以上四步:将难点分解,通过直观演示,表格数据采集,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推导等手段,使整个推导过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变难点为趣点,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项目
内容在前面推导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衡量机构急回特性的相对程度?进而我提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这一概念,师生共同推导得出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之一:即极位夹角>0,又引导学生观察曲柄和摇杆的运动特点总结得出急回特性产生的另两个条件:即输入件做等速整周转动;输出件往复运动。这是本节的重点之一。而且在讨论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极位夹角越大,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越大,机构急回特性越显著。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提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这一概念及让学生观察总结,使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简单易懂,便于学生掌握。扣住本节,我设置了三个练习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总结,使学生更好的区分急回特性和死点产生条件的不同。
(1)当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急回特性的机构有()。
a)曲柄摇杆机构b)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c)摆动导杆机构d)双曲柄机构
(2)有急回特性的平面连杆机构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a)K=1b)K>1c)K≥1d)K<1
作业部分我是把它作为课堂的延伸部分来设计的。本节所讲的急回特性是平面四杆机构基本特性之一.
平面四杆机构还有两个基本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对机构传力性能的影响、死点。为此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在冲压机构中,为何使冲头在接近下极限位置时开始冲压?我们坐折叠椅的时候,靠在椅背上,为何靠椅不会自动松开或合拢?踩缝纫机脚踏板时,为何有时脚踏板动而皮带轮不动?这一部分,留作学生课下观察、思考。同时这也是下一节课学生们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压力角、传动角和机构的死点
五、教学创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