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社会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近代,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汽车、电报、电话,并先后传入中国,从而使中国的交通、通讯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报刊、影视、互联网,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而影响其变化的主要的因素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和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现代化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经典高考题)“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B.清朝C.民国D.新中国【解析】本题属于新课程新增加的考点“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内容。关键的一点是注意限定词“最早”。题中的“西洋风味”、“刀叉”等说明当时的上海的生活习俗在发生变化。而这一变化最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因此答案要选择清朝(清末),即B项。 【答案】B 【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其实有个小技巧:既然是问“最早”,那就一般尽量选较早的时期——比如本题,明朝很明显不可能,“新中国”没那么晚,而且到了新中国除了少数高级领导外,普通民众也不允许再这样奢华了,考生一般在清朝和民国间徘徊,既然它问“最早可能”,那就选清朝!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 (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4分)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4分) 材料二“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蓬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 (《歌唱二郎山》)(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6分) 材料三下表是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3)根据上表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3分)利用上表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1所呈现趋势的原因。(3分)【解析】(1)结合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后面的两问,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2)依据材料来概括康藏公路的积极作用即可。(3)本题是表格数据型材料解析题,注意表格中的项目和数据变化,从中找出规律。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原因。【答案】(1)影响: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4分)。 历史价值:有助于研究秦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治理(2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表述亦可相应给分)。 有利条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2分)。 (2)作用:巩固边防,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2分);沟通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2分);开发资源,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2分) (3)帆船吨位数量逐步减少,汽船吨位数量逐步增加,航运业取得巨大发展(3分)。工商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航运业的发展(3分)【点拨】此题是一道融合了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题目,因此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水平。学生做题时应细细读懂材料,也要看懂图标内容,从多角度回答问题。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物质生活(衣、食、住)(3)新中国成立:人们的穿着比较单调。50~60年代,苏式服装列宁装和连衣裙流行;“文革”时期,绿军装和“干部服”(中山装)盛行。 (4)改革开放以来: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2.饮食: (1)19世纪40年代,通商口岸出现了由外国人经营的西餐馆。 (2)19世纪60年代前后,上海陆续开办一些西菜馆,被称为“中西大菜”。 (3)七八十年代以后,西餐成为一种时尚,逐渐由通商城市流入市镇,由沿海进入内地。 (4)酒、茶、烟等日常食品在近代也发生了嬗变,华资经营的咖啡馆、西式茶室、音乐茶座和公园露天茶室,成为上流社会和青年男女乐于光顾的公共场所。 (5)改革开放以来:丰富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