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建筑构造 【一、绪论】 1.P2非承重类构件、建筑的构造: 一幢建筑物一般由基础、墙体、楼梯、屋盖、地坪楼板、门窗等组成。 建筑物的六大组成部分中,非承重墙、楼梯、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 2.P4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哪些公共建筑: 如行政办公建筑、文教建筑、托幼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观演建筑、体育建筑、展览建筑、旅馆建筑、交通建筑、通信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3.P5按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即:建筑的耐久年限) 一类建筑:5年---临时性建筑;二类建筑:25年---次要建筑 三类建筑:50年---普通建筑和构筑物;四类建筑:100年---特别重要或有纪念性的建筑物 4.P7基本模数:1M=100mm (建筑物和建筑部件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二、墙体】 1.P14 墙体承重结构布置方案:(砖混结构建筑)-----概念、理解 ①横墙承重:承重墙体主要由横墙组成。 (楼面荷载依次通过楼板、横墙、基础传递给地基。建筑物的横向刚度较强,整体性好,对抗风力、地震力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有利,建筑空间组合不够灵活。纵墙只承担自身的重量,主要起围护、隔断和联系的作用,因此对纵墙上开门、窗限制较少。 适用于:房间的使用面积不大、墙体位置比较固定的建筑,如住宅、宿舍、旅馆等。) ②纵墙承重:将纵墙作为承重墙搁置楼板,而横墙为自承重墙。 (承重墙体由纵墙承受楼板或屋面板荷载,楼面荷载依次通过楼板.粱.纵墙.基础传递给地基。 特点:内外纵墙起主要承重作用,室内横墙的间距可以增大,建筑物纵向刚度强而横向刚度弱,在纵墙上开门窗的限制较大。适用于:空间使用上要求有较大空间、墙位置在同层或上下层之间可能有变化的建筑,如教学楼中的教室、阅览室、实验室等。) 相对横墙承重体系来说,纵墙承重体系楼刚度较差,板材料用量较多。 ③纵横墙承重:将两种方式结合,根据需要使部分横墙和部分纵墙共同作为建筑的承重墙。 (承重墙体由纵横两个方向墙体混合组成。双向承重体系在两个方向抗侧力的能力都较好。建筑组合灵活,空间刚度较好。 适用于:开间、进深变化较多的建筑,如医院、实验楼等。) ④半框架承重:当建筑需要大空间时,采用内部框架承重、四周墙承重的方式。 (房屋的刚度主要由框架保证,水泥及钢材用量较多。 如商店、综合楼等,楼板自重及活荷载传给梁、柱或墙。) 2.P16防止外墙中出现凝结水的做法: 冬季,由于外墙两侧存在温度差,出现蒸气渗透,产生凝聚水,凝聚水发生在墙体表面称表面凝结,发生在墙体内部则称内部凝结。内部凝结会使保温材料失去保温能力。为防止墙体产生内部凝结,在靠室内高温一侧设置隔蒸汽层,阻止水蒸气进入墙体。隔蒸汽层一般采用沥青、卷材、隔汽涂料以及铝箔等防潮、防水材料。如右图 (从左到右:内墙抹灰设置、内围护墙、隔蒸汽层、保温层、空气间层、外围护墙、外墙抹灰) 3.P24勒脚的定义:勒脚是外墙的墙脚(勒脚构造做法:抹灰.贴面.石材) 4.P26门窗过梁结构: 过梁是承重构件,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墙体的荷载,承重墙上的过梁还要支承楼板荷载。 门窗洞口上部过梁的常用做法有哪几种?其适用范围如何? 钢筋混凝土过梁:承重能力强,可用于较宽的门窗洞口,对房屋不均匀下沉或振动有一定的适应性。(形式:平墙过梁;带窗套过梁;带窗楣过梁) 平拱砖过梁:有集中荷载或半砖墙不宜使用,可以满足清水砖墙的统一外观效果。 钢筋砖过梁:一般用于荷载不大,跨度较小的门.窗.设备洞口等过梁之用。 考虑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目前已很少采用。 平拱砖过梁用的地方? 优点---钢筋、水泥用量少,缺点---施工速度慢,用于非承重墙上的门窗,洞口宽度应小于1.2m。有集中荷载或半砖墙不宜使用。平拱砖过梁可以满足清水砖墙的统一外观效果。 5.P30最小构造柱的尺寸:砖墙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 每种变形缝为什么要设置作用 ①温度伸缩缝: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 ②沉降缝: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竖向缝。 沉降缝将房屋从基础到屋顶的构件全部断开,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在垂直方向自由沉降。 ③防震缝:在抗震设防烈度7~9度地区内设置,地震影响下将建筑物分为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防止房屋各部分产生裂缝、断裂等现象。 6.P41简述墙脚水平防潮层的设置位置、方式及特点。 水平防潮设置:1.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材料等密实材料时,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垫层范围内,低于室内地坪60mm处,同时还应至少高于室外地面150mm,防止雨水溅湿墙面; 2.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炉渣.碎石等),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处; 3.当内墙两侧地面出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