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3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姓名:学号:专业:所在院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我国股票期权计划初探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股票期权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种激励手段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经过50多年的探索,已经发展成为西方国家企业的管理的一种最常见的模式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在上世纪末被引入中国,但是由于的股票期权的发展还处于萌芽时期,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股票期权计划在操作、考核方案、征税、法律的完善方面还面临这诸多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对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中国化的改造,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出更完善的股票期权计划,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有利于股份制企业的自我完善和经营,有利于增强股票投资者投资的流动性和灵活性。近几年来,虽然我国股票期权的实践取得了迅速发展,但与西方国家相比,其发展还严重滞后,这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极不相称。相关研究主要限于国外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引进和介绍,对于股票期权激励问题的基础研究很少触及,难免不使国内股票期权制度的展开缺乏应有的根基,这一“重实践、轻基础”的现象可能会影响到未来我国股票期权激励实践的健康发展。本课题旨在通过系统研究经理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激励效应与绩效,从合约设计的角度研究最优股票期权激励合约的确定,促进人们对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深刻认识,并为我国上市公司制定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提供借鉴和参考。文献综述关于股票期权的讨论和文献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但由于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许多企业也不过刚刚开始进行股票期权的试点,因此深入讨论这一制度的文章并不多见,多数集中在对该制度的介绍上。主要涉及国外股票期权制度的内容、实施过程、实施效果,我国已实行股票期权的企业的概况、实施方案的概况等方面的情况。这些文献从股票期权制度的技术设计角度,介绍了股票期权制度的类型,组成要素以至定价等技术细节问题。如“认股期权:从设计到应用”(王义国,《上市公司》2000)、“经理人的金手铐—股票期权,,(陈立辉,《上海证券报》,2000)、“香港上市公司中的雇员认股期权计划”(杨良敏,《中国经济时报》,2001)、“雇员股权计划在美国”(王战强,《上海证券报》,2009)对能否在我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目前国内主要有两种观点。持正面意见的居多数,他们认为这一制度有效改善委托代理关系,实现激励相容,解决经营者激励约束问题(杨建平,2006,孟娜,2006)。持反面意见的认为由于我国目前还存在许多内外部障碍,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实施的条件并不成熟,因此不能实施(熊海斌,夏杰长,2001,孙卓立,2000)。从现有的文献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学者关于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本身已有较全面研究,包括其运行机理、组成要素及其优点等。但对于其在我国的实施,尚有争议,尤其是我国目前环境下企业实施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探讨。而这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通过比较中西方市场经济环境的不同,在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发现问题,找出不适应发招股票期权计划的条件,建立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同时对西方已有的股票期权计划模式加以再设计,使之具体化,中国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方法搜集和占有材料的途径和手段:在题目确定之后,从股票期权领域中广泛的收集材料,以图书馆和网络、各类报刊杂志为主要的查阅数据,还可以在现实中研究和调查一些有经验的人或自身的体验等。主要参考文献[1]聂皖生.股票期权计划:理论、方案与务实[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67[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47[3]马永斌.公司治理与股权激励[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4[4]美国国家员工所有权中心编张志强译.股票期权计划的现实操作[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39[5]黄晓尧、郭福春:《中美两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比较》,[J]《企业经济》,2009(3),11[6]李宝元:《战略性激励: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要》,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9[7]李耀:《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15[8]郑兴山,唐元虎.国外企业家人力资本收益权实践考察〔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10,(1).24[9]雷林松.建立有效的企业骨干人员长期激励机制〔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11,(3)31-32[10]黄维德,董临萍.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5[11]王贤英.股权激励在中国〔J〕.上市公司,2006(5).18[12]孙鹏.中国股票期权计划应缓行〔J〕.上市公司,2008(4).20[13]袁国良王怀芳股权激励的实证分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