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 关于制订2010级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业务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科学合理、整体优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能否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规范教学管理,更好地发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制订本原则性意见。 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一)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深入的社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要特别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和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适应产业、行业各类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工学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应有同行业用人单位专家参与,充分吸纳往届毕业生的反馈意见,有条件的专业应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要注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的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处理好专业岗位的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突出针对性和适应性,体现整体优化 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实际进行课程设置,应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技能为着力点,以培养本专业合格毕业生的目标为导向,立足教学过程全局,对教学模块选择配置、有效组合和合理排序,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课程体系以一专多能为目标,让学生围绕一个职业领域,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适应一个岗位群;同时也兼顾学生学习能力、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使之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安排应以职业活动领域需求为线索,围绕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开发教、学、做一体化项目课程。 实用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要加大改革力度,要将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融合,教学内容为专业能力服务,创新优化设计。 (四)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进程与课程体系设计要积极采取工学交替模式,要减少演示和验证性实验,适当设计仿真、模拟性操作训练,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方案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和明确实践、实训的时间和内容,集中实训的课程要单独设置,以保证学生掌握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要把毕业设计(论文)与企业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各专业要保证学生累计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 (五)注重创新和办学特色 高职教育要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三段式的教学体系,要将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过程设计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结合起来,积极进行课程体系创新,努力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教学体系。要注重更新理念,采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将课内教学、课外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二、培养目标的设计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各专业应根据社会对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培养目标设计要切合实际、操作性强并具有一定前瞻性,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学习和训练,合格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二)具有对工作、社会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有艰苦创业、爱岗敬业、建功立业的职业素养,能够守法自律; (三)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四)主辅修课程及实训环节考核合格,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要求考核合格,操行评定合格; (五)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