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及对策 杨荣根(湖北省郧县鲍峡镇初级中学) 《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因此《体育与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的普遍重视。然而,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育意义的认识仍存在误区,它直接影响着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农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育认识情况如何?我们该如何应对?以下,笔者就所任教的农村中学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育认识情况作一肤浅探讨,以引起广大农村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农村初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认识 1.农村初中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以下是笔者随机对七——九年级500名初中学生“关于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的问卷调查,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情况如下表。 表1:农村初中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状况 重要较重要无所谓不重要不清楚%56.824.17.41.610.1排位124532.农村初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 表2:农村初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 兴趣爱好学校引导媒体影响同学影响家庭影响其他%51.236.412.816.47.16.2排位1243563.农村初中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调查 影响农村初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功课”和“兴趣”。备战中考,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第一次“跳龙门”的机会,能考上重点中学是他们的愿望。面对升学考试压力,他们宁可放弃体育锻炼,为考学而准备。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他们不想去关注,更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体育锻炼。 表3:农村初中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调查 没兴趣功课忙玩电子游戏场地设备差其他%34.646.87.54.624.8排位214534.农村初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分布 首先,我校地处镇中心,有一个标准300米的田径场,是同学们跑步、做操锻炼的好地方;其次,羽毛球项目受场地器械影响小,因此,锻炼的人数也较多;第三,学校乒乓球台较多,学生参与乒乓球锻炼的也就多;第四,学校教职工篮球队在镇里乃之全县小有名气,外单位到校比赛的机会多,对学生影响比较大,加上NBA中中国球星的影响,把篮球运动作为平时锻炼项目的学生也较多。 表4:农村初中学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调查 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跑步体操乡土体育%34.211.311.335.742.3473.225.2排位466321755.农村初中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 表5:农村初中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情况 0次1-2次3-4次5次以上%41.542.111.84.6排位2134二、结论与对策 1.结论 通过以上对农村初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各种数据统计与分析,笔者以为,要使初中学生能够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首先是要加强教育与引导;其次是要加强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为农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活动空间;其三是要加强农村《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研究与管理,使农村《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有序地开展。 2.对策 (1)加强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育意义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兴趣。 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第一”的现代体育健康观念,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开展诸如“体育之窗”、“人体保健”、“体育欣赏”、“快乐体育”等丰富多彩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从而使学生保持长久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积极的运动欲望。 (2)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促进《体育与健康》教学健康开展。 当前,体育设施差、器材、器具少是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成为影响农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很重要原因之一。积极改变这一现状,加大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是推动农村学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的又一重要途径。 (3)因陋就简,丰富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 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虽然存在着设施简陋、条件较差的现状,但只要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立足现状、开动脑筋、因陋就简、充分利用农村周边可以利用的适合于《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独特乡土资源,拓展和丰富农村《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农村《体育与健康》教学也会因此丰富多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因此被调动起来。由此看来,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也不失为是突破农村《体育与健康》教育困境的又一途径。 (作者电话:13035256055;邮箱:yangrong.gen@163.com)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1年7-8期,HYPERLINK"http://www.zgjykx.com/"http://www.zgjyk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