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试论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摘要:地方高师院校是高师教育的主体通过培养师资为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服务。但是现行的地方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却存在以下弊端:人才培养模式封闭、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缺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规格整齐划一缺乏层次感;培养口径过窄;缺少对教师专业理想的教育等。关键词:地方高师人才培养模式弊端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师院校坚持独立设置、定向培养的“定向型”高等师范教育体制对学生进行普通文化科目、专业科目、教育科目和教育实践的混合训练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在定向封闭式的办学体制下地方高师院校实行的是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简单混合相加的培养模式即根据中小学的课程设置设置相应专业学生毕业后进行对口就业在中小学从事相应学科的教学。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师教育体系开放化、学科发展综合化以及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特别是基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培养模式方面做了很多的调整。但是由于长期受“定向型”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影响地方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存在自身的弊端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才培养模式封闭、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一直以来地方高师院校基本采用封闭定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单一性与排他性形成了地方高师院校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单一形式的供求关系。地域上的差异性与不均衡性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而在封闭定向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下严重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使其对师资的培养与基础教育脱节不能敏锐地反映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很多地方高师院校培养的“教师”只能适应部分地区基础教育的需要很多“教师”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造成地方高师院校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也是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可见开放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逐步形成形成了教师来源多样化的竞争格局对地方高师院校来说是极大的挑战。随着相对封闭的教师教育体系逐步走向开放地方高师院校必须提高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才能在教师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阵地。二、缺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基础教育服务为中小学培养合格师资是地方高师院校的基本职责。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学习化社会在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地方高师院校究竟培养什么规格的人这就涉及人才培养理念的问题。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单一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已不适应新时代对人才需求层次多样化素质综合化的要求必须树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观培养新型的适应社会和基础教育需要的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三、人才培养规格整齐划一缺乏层次在封闭定向式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我国高等师范教育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办学体制如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目录、教学计划统一分配等。在这种办学体制下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属重点师范院校与地方高师院校具有相同的培养目标、相同的学科专业目标等甚至专科层次培养目标、专业目录等几乎也和本科接近。由此可见不同等级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缺乏明确分工。在高师院校培养规格整齐划一、无层次划分的情况下一方面造成我国高师院校培养的“准教师”在整体结构上“千校一面”同类型和同层次的人才过剩而社会所需要的其他类型和层次的人才严重缺乏人才结构严重失调;另一方面则是“千人一面”培养的人才缺乏特色和个性不能适应由于地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和多规格难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具有不同水平的层次结构比如在沿海地区与内地之间城乡之间甚至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之间基础教育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这种状况的客观存在对教师素养的需求也有一个层次结构问题这必然对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提出多样化的要求。在某些发达省市对教师需求在学历和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层次显然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师培养模式是难以满足基础教育对高层次师资要求的。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的需要。四、培养口径过窄地方高师院校的专业设置是以与基础教育相对应的学科为依据的实行专才培养模式如中学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地方高师院校就相应设置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专业。且各专业基本上是系科各自为政彼此相对独立知识分割过细各学科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专业之间隔行如隔山此种专业设置方式导致人才培养的口径过窄高师生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适应性差。基础教育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