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5585060A(43)申请公布日2023.01.10(21)申请号202211050335.5(22)申请日2022.08.30(71)申请人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地址610500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学府路999号(72)发明人赵春梅钟世林王恒蒲永斌任亚强卢刚(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清大紫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718专利代理师秦亚群(51)Int.Cl.F02C3/32(2006.01)F02C9/20(2006.01)F02K3/0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多涵道发动机引射喷管的次流流量调节机构(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涵道发动机引射喷管的次流流量调节机构,包括位于发动机主流喉道面积调节机构的作动装置前端且与所述主流喉道面积调节机构联动连接的引气调节机匣,所述引气调节机匣的内壁上设有引气调节部,且所述引气调节部下方设有引气调节固定段;所述引气调节部与所述引气调节固定段的相对位置沿气流方向改变时,所述引气调节部与所述引气调节固定段之间在垂直气流方向的距离改变,流过所述引气调节部与所述引气调节固定段之间的次流面积改变。次流流量调节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特点,且其能够在不增加发动机重量和尺寸的前提下,实现主流量和引射次流流量的联动调节。CN115585060ACN115585060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多涵道发动机引射喷管的次流流量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发动机主流喉道面积调节机构(3)的作动装置(2)前端且与所述主流喉道面积调节机构(3)联动连接的引气调节机匣(4),所述引气调节机匣(4)的内壁上设有引气调节部(5),且所述引气调节部(5)下方设有引气调节固定段(17);所述引气调节部(5)与所述引气调节固定段(17)的相对位置沿气流方向改变时,所述引气调节部(5)与所述引气调节固定段(17)之间在垂直气流方向的距离改变,流过所述引气调节部(5)与所述引气调节固定段(17)之间的次流面积改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涵道发动机引射喷管的次流流量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调节机匣(4)包括引气调节筒(41),所述引气调节筒(41)的末端连接有朝向所述引气调节部(5)方向折弯的连接部(42);所述连接部(42)上设有连接座(6),所述连接座(6)上固定有拉杆(9),拉杆(9)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流喉道面积调节机构(3)上的拉杆耳座(1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涵道发动机引射喷管的次流流量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调节筒(41)上且靠近所述连接部(42)的位置设有与外涵机匣(13)内壁接触的篦齿(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涵道发动机引射喷管的次流流量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涵机匣(13)内壁上设有位于所述篦齿(14)的前端的挡环(1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涵道发动机引射喷管的次流流量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涵机匣(13)经支板(16)设在内涵冲压燃烧室机匣内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涵道发动机引射喷管的次流流量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调节部(5)为设置在所述引气调节机匣(4)的内壁上的整环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涵道发动机引射喷管的次流流量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调节部(5)为整环引气调节尖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涵道发动机引射喷管的次流流量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调节固定段(17)由内涵冲压燃烧室机匣内壁加工形成的整环凹状型面形成。2CN115585060A说明书1/5页一种多涵道发动机引射喷管的次流流量调节机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涉及喷管流量调节技术,具体为一种多涵道发动机引射喷管的次流流量调节机构。背景技术[0002]多涵道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包含涡轮模态、冲压模态、以及两者共同工作模态,多涵道发动机不论以何种模态工作,从进气道进入外涵道的气流均是通过前涵道引射器和后涵道引射器开关打开或关闭,使气流进入冲压燃烧室内,但前涵道引射器和后涵道引射器均无法起到流量调节的功能。[0003]目前,为了满足不同典型工况下冲压燃烧室及引射喷管对流量的匹配及调节需求,需要对引射次流流量进行控制,进而需要设计引射次流流量调节结构。由于进行发动机主机调节匹配时,通常采用液压作动装置驱动面积调节机构进行主动调节。在此情况下,需要两套作动装置及调节机构分别对主喷管及次流通道喉道面积进行调节,而发动机中冲压涵道具有结构空间有限和温度较高的特点,因此其无法实现两套作动装置及调节机构布置,而如果将其布置在涵道外侧,则不仅扩大了发动机的外廓,还会使得发动机重量增加30~50kg,不利于发动机轻量化设计要求。发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