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网络型智能门禁控制系统方案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第一章TCP/IP网络型智能门禁系统的几个典型应用 应用一:类似于电信基站变电站银行储蓄所等的分布范围大,数量多的大型网络门禁系统. 特点:电信的基站一般分布在好几百平方公里的范围,数量比较多,一般有好几百个点,甚至过千个。 每个点的门禁并不多,有的就一个门。 分析:由于分布范围广,单独为门禁系统布线是不可能的,而电信部门一般有自己的网络资源,所以可以用来进行联网门禁,这个网络资源是共享的,无需专门的网络给门禁系统用。门禁点很多,一般485门禁控制器只支持128台或者256台设备联网,而TCP/IP门禁控制器理论上可以支持无限多台门禁设备。所以TCP/IP网络型门禁控制器是最适合用于大型大面积的门禁系统联网的。其他例如供电部门的变电站门禁的联网管理银行储蓄所的门禁管理等都是适合的这种模式的。 应用二:某公司总部在北京,上海和深圳都有分公司,而且企业内部有企业网。总部要对分部的门禁和考勤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场合。 特点:企业要管理门禁点并不多,管理门禁处于不同的地点,而且企业内部有企业骨干网资源。总部要对异地门禁考勤进行统一管理. 分析:如果企业和分公司没有内部企业网,只能上互联网,就要求每个分公司的路由器申请固定的IP.用应用一的方案实施。 应用三:门禁系统处于同一地点,但不方便拉线将门禁控制器进行连接,而该地点原来就布好的局域网的线路。 特点:门禁系统处于统一办公区域或者同一写字楼,内部有现成的局域网网络。 分析:例如有些装修好的高档场合,不允许门禁追加时,单独组网布线,或者两栋楼之间无法进行拉线,而且内部有局域网,就可以方便地采用该方案,而且可以节约许多布线费用,也提高了稳定性。 第二章系统概述、设计原则和功能特点 2.1系统概述 随着高科技的蓬勃发展,智能化管理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一座座智能化大厦拔地而起,适应信息的时代需要,作为跨世纪使用的建筑,必须在功能上满足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成为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基地。 感应式IC卡出入管理控制系统(简称门禁系统),具有对门户出入控制、实时监控、保安防盗报警等多种功能,它主要方便内部员工或住户出入,杜绝外来人员随意进出,既方便了内部管理,又增强了内部的保安,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和具经济效益的工作环境。它在功能上实现了通讯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和管理自动化(BA),以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全面实现对通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综合管理。 门禁系统作为一项先进的高科技技术防范和管理手段,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于科研、工业、博物馆、酒店、商场、医疗监护、银行、监狱等,特别是由于系统本身具有隐蔽性,及时性等特点,在许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2设计原则 由于安全性和高效率管理的需要,门禁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系统的实用性 门禁系统的内容应符合实际需要,不能华而不实。如果片面追求系统的超前性,势必造成投资过大,离实际需要偏离太远。因此,系统的实用性是首先应遵循的第一原则。同时,系统的前端产品和系统软件均有良好的可学习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操作性,使具备电脑初级操作水平的管理人员,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掌握系统的操作要领,达到能完成值班任务的操作水平。 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门禁系统是一项不间断长期工作的系统,并且和我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所以系统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要求系统要有一年以上市场的成功应用经验,拥有相应的客户群和客户服务体系。 系统安全性 门禁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及配件在性能安全可靠运转的同时,还应符合中国或国际有关的安全标准,并可在非理想环境下有效工作。强大的实时监控功能和联动功能,充分保证使用者环境的安全性. 系统可扩展性 门禁系统的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用户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因此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应考虑到将来可扩展的实际需要,亦即:可灵活增减或更新各个子系统,满足不同时期的需要,保持长时间领先地位,成为智能建筑的典范.系统设计时,对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了合理配置,并且这种配置是可以改变的,设置甚至在工程完成后,这种配置的改变也是可能的和方便的。系统软件根据开发商符合不同历史时期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升级和完善,并免费为相应的应用客户进行免费的软件升级。同时,可以扩展为考勤系统、会议签到系统、巡逻管理系统,就餐管理系统等一卡通工程。 系统易维护性 门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应尽量做到简单易行。系统的运转真正做到开电即可工作,插上就能运行的程度。而且维护过程中无需使用过多专用的维护工具。从计算机的配置到系统的配置,前端设备的配置都充分仔细地考虑了系统可靠性,并实施了相应的认证。我们在做到系统故障率最低的同时,也考虑到即使因为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发生问题时,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