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稻麦连作模式下稻秸不同还田方式和还田量对小麦的影响摘要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问题直接关系到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维护、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以及生产安全等可持续发展问题。该研究设深旋还田、浅旋还田、留高茬还田、覆盖还田4种方式进行稻秸还田方式和不同稻秸还田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稻秸还田量水平下有效积温和光照时数表现为不还田>半量还田>全量还田。不同稻秸还田方式相互比较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群体干物重均表现为深旋还田>浅旋还田>覆盖还田>留高茬还田。不同稻秸还田方式各生育阶段的群众干物质积累量除拔节期至孕穗期外表现为深旋还田>浅旋还田>覆盖还田>留高茬还田。关键词稻麦连作;稻秸;还田方式;还田量;小麦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8-0023-04选择近年泰州市姜堰区作为中筋小麦主推品种扬麦16号(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院培育)设计不同试验研究不同还田方式对小麦产量、生育期的影响以为大面积生产提供依据[1-2]。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1―2013年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省级农业综合展示基地进行前茬水稻土壤类型为水稻土质地中黏容重1.22g/cm32011年秋播时土壤含速效氮104.57mg/kg、速效磷10.21mg/kg、速效钾90.78mg/kg、有机质3.62%、全氮0.22%pH值7.5~8.0田间含水量21.3%。2012年秋播时土壤含速效氮110.31mg/kg、速效磷10.53mg/kg、速效钾92.50mg/kg、有机质3.81%、全氮0.23%pH值7.5~8.0田间含水量26.1%。1.2试验设计试验采取二因素裂区设计以稻秸还田方式为主区设深旋还田、浅旋还田、留高茬还田、覆盖还田(稻田套播)4个处理;还田量作为副区副区设稻秸全量还田(9000~9750kg/hm2)、稻秸半量还田(4500~4875kg/hm2)、稻秸不还田3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36个小区小区面积333m2。1.3田间管理11月2日播种(套种提前到10月26日播种)播量150kg/hm2基本苗217.5万~270.0万株/hm2。全生育期施纯N252kg/hm2其中基肥∶平衡肥∶拔节肥=5∶2∶3即基肥施45%复合肥375kg/hm211月20日苗肥施用尿素195kg/hm23月17日追施拔节肥45%复合肥225kg/hm2+尿素75kg/hm24月10日施用孕穗肥尿素75kg/hm2。3月12日用世玛450mL/hm2+使它隆600mL/hm2化除。3月25日用井冈・己唑醇900g/hm2防治纹枯病;4月26日用氰烯菌酯1500g/hm2+粉唑醇450g/hm2+氯氰吡虫啉750mL/hm2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虫;5月6日用氰烯菌酯1500g/hm2+粉唑醇450g/hm2再次防治赤霉病、白粉病。2结果与分析2.1稻秸还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由表1可知在该试验条件下产量在年度间无差异在稻秸还田方式、还田量间和稻秸还田方式与还田量的互作效应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存在着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由表2可知不同还田方式和还田量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2012―2013年同一还田方式下随着稻秸还田量的增加产量均呈逐步下降趋势秸秆全量还田的平均产量6342.8kg/hm2秸秆半量还田的平均产量6812.6kg/hm2秸秆不还田的平均产量7336.1kg/hm2秸秆还田量间平均产量下降474.8kg/hm2。各还田方式小麦产量表现为深旋还田>浅旋还田>覆盖还田>留高茬还田产量下降幅度表现为留高茬还田>覆盖还田>浅旋还田>深旋还田。不同还田方式在各稻秸还田量水平下的产量表现也不尽相同稻秸全量还田水平下产量表现为深旋还田>浅旋还田>覆盖还田>留高茬还田;稻秸半量还田水平下产量表现为深旋还田>浅旋还田>留高茬还田>覆盖还田;秸秆不还田水平下留高茬方式采取常规留茬15cm产量表现为深旋还田>浅旋还田>留高茬还田>覆盖还田。可以看出3个稻秸还田量下产量最高的均为深旋还田处理秸秆半量和全量还田水平下留高茬产量最低秸秆不还田水平下覆盖(稻田套种)处理产量最低。2011―2012年与2012―2013年产量数据趋势一致。分析不同还田方式和还田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表明穗数、理论产量和实产在还田方式、还田量以及还田方式与还田量的互作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每穗粒数在还田方式和还田量存在显著差异在还田方式与还田量的互作效应上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