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吨的认识评课稿 吨的认识评课稿昨天非常高兴观看了祁老师《吨的认识》课堂教学。40分钟的课堂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地吸引了每个学生,也吸引了我。看着学生们投入地活动,积极地思考,大胆地发言;看着他们体验生活,获得知识,提升思维;使我和学生一起真切地享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回顾这节课,可以分成这样几个板块: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祁老师从估计自己体重到出示生活中物品的图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初步形成表象,为下一环节充分感受和体验1吨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板块:“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通过搬大米体验、想象1吨学生的人数和常见物品的个数,学生进一步丰富、强化了对吨的感知和认识;第三板块:“实际运用,深化认识”。从找生活中的吨到填单位练习到修改数学日记,学生把数学中的吨运用到了生活中,充分感受了吨的实际运用价值;第四板块:“总结全课,拓展延伸”。“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全课另辟蹊径,不经意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整节课,祁老师立足教材进行教学,以下三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教学设计显理念数学课程标准说: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1.经验感知——让课堂亮起来为什么会出现“吨”?什么时候用“吨”?短短几分钟,教师通过“估、评、比、赏”几步,揭示了答案。一估计,估计出“千克”。课一开始,就从“估计老师有多重”这个有趣的话题入手,引出了质量单位“千克”。二评比,评比出优越性。“为什么这里不用‘克’?”得出了在计量人体体重或一般物体重量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用“克”的话数字太大,比较麻烦。三对比,比出用“吨”的需求。鲨鱼、恐龙、蓝鲸,都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前面的数字却越来越大。这些动物又大又重,可以用“吨”作单位。四欣赏,赏生活中的庞然大物。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许多大宗物品,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时候用吨”。这些生活中事物的展现,并不是教师的生搬硬套,为联系而联系,而是实实在在让学生产生问题,引起内在学习需求,再由旧引新感受“吨”存在的必要,概括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豁然开朗。2.实物操作——让触觉动起来祁老师用两种物体帮助学生体验感受“1吨有多重”。第一,一袋25千克的米。通过让学生“搬一搬”:感受25千克有多重,“算一算”:多少袋大米才是1吨,然后再“想一想”:1吨到底有多重。第二,学生的体重。“猜一猜”:全班学生体重之和有1吨吗,“估一估”:按平均每个学生30㎏来计算,多少个学生差不多是1吨,“看一看”:差不多1吨重的学生到底有多少。祁老师利用了生活中常见的实物,通过操作,调动学生触觉,让学生感受了深刻、感受了乐趣,在感受中理解“1吨的确很重”。3.生活感悟——让体验活起来在生活中,其实吨并不陌生。在这堂课中,老师通过:自己举例子(路牌上、额定起重量);引用报道稿(农业、渔业汇总的产量上)等方式,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从而让学生联想到了(卡车上、电梯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吨”无处不在,体验到了“吨”的重要性和生活应用,体验到了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练习安排显水平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祁老师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感知、表象及体验,通过估算或计算等不同形式的练习方式,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吨的感知。整堂课的练习设计,呈现出了层次性和多样性。1、因材施教——有层次性有数有量,一看便知。当学生感知、了解“1吨的确很重”后,祁老师安排了“1吨有几个”这样的练习。图上直接把有多少个画了出来,相当于直接告诉学生,作用是让学生再次充分感受1吨的重量。有数无量,算算才知。“现在不告诉你,看看多少个才重1吨”这一过渡,学生无法直接获得答案,需要计算,难度加大了。实际问题,实际解决。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电梯载人的问题了。在这里祁老师处理得非常好,不仅仅只是让学生估估载客人数而已,还以自己做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载客多少人;以学生做例子,提醒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我们不光要考虑电梯载重,还要考虑到空间的大小,使得学生思维更加严密。数学日记,综合练习。以数学日记的形式出现,不仅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克、千克、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体会了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还渗透了数学意识的培养。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依次安排,设计从基础开始然后逐步综合,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拾级而上,一步一步迈向掌握知识的最高点。2、生动活泼——有多样性少年儿童好奇好动,求新求趣,练习设计也一定要生动活泼、有多样性。在这节课上,教师就针对“吨的认识”采取了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组织多样性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