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整本书阅读”方法初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然而,在高中课程多,难度大,课时紧凑的客观条件下,如果放任学生自主阅读,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要么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要么囫囵吞枣,文本解读似是而非,读而无所得、无所获。在此情况下,作为老师,如果能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则可事半功倍。整本书阅读活动我尝试用“读、说、写”三步骤循序渐进地达成预期效果。 一、首先要读,教师应引导学生“读什么?怎么读?读后如何思考探究”等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告诉学生读什么书。 比如参与此次“整本书阅读”实践的学生是高一学生,所以我给他们列出以下书单:《呼兰河传》《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我与地坛》《傅雷家书》《余光中散文》舒婷《舒婷的诗》周国平《守望的距离》《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论语》《中国智慧》《品三国》(易中天)《苏东坡传》(林语堂)《活着》(余华)《狼图腾》(姜戎)《飘》(玛格丽特。米切尔)《千年一叹》(余秋雨)《聊斋志异》,公布书单后由学生HITEACH投票按选票高低选出同学们最乐于阅读的书。或许是高中研究压力较大,许多学生乐于翻看能使他们从琐碎繁忙生活中超脱出来的小说类书籍,所以《聊斋志异》选票排在了第一位,故而从“兴趣是第一老师”的原则出发,我认可了他们的选择。个人认为在推进“整本书阅读”的第一阶段,老师应尽量尊重学生对书目的选择,用他们乐于看的书打开“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第一扇门,对日后阅读活动的推进将大有裨益。当然形式上可在全班共读一本书、小组共读一本书、每位同学自选一本书等不同方式上酌情选择。个人认为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探究的各种方法,活动的初始阶段(如高一阶段)先从全班共读、师生共读一本书入手,群策群力,将读一本书的收获提升到较全面较深透的程度,使之为高二高三的自由阅读与探究提供阅读、思考的范式,或许是比较可行而有效的。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读”,教师应予适当的点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反复阅读才能更好地抓住书籍的核心意旨及精华片段。我个人比较提倡好书读三遍。第一遍愉悦地通读、速读,允许适当跳过一些内容:比如《巴黎圣母院》这本书第一章中有两千余字的关于圣母院建筑结构的详细描写,对于许多同学而言颇觉繁琐无趣;《古文观止》第一卷《周文》部分因为生僻字较多,地名人名多为陌生,许多同学因畏难心理,还没读完第一卷就心生倦意了;再如《红楼梦》的诗词极其经典,但对于诗歌鉴赏能力较弱的同学而言,在未通读全书、不熟悉大观园诗会中各位诗歌作者的性格情感的情况下,很难读懂这些诗歌,甚至这些他们无从欣赏的诗歌会成为他们后续阅读的拦路虎。凡此种种,第一遍阅读因这样那样的障碍或“无聊”而不愿读完全书的学生大有人在。所以第一遍阅读,可以允许他们跳过他们很难理解或比较不感兴趣且与后续故事情节的关联不大的段落,只要求他们开心地、轻松地读完整本书,对该书的主要内容、主旨有大体的了解与品悟就行了。第二遍读则要求他们细读,此时他们对书中人物的性格及故事情节的发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这时再品读第一遍阅读时感到枯燥、费解的诗歌等文段可能就轻松、容易多了。比如学生读第一遍时不愿读或读不懂的诗歌,到第二遍阅读时,因为对书中人物性格的了解,再看这些诗可能就豁然开朗了,从黛钗二人的同题咏柳絮、咏白海棠诗词中也能读出她们各自的性格情感了。这时再要求学生细读细品类似的难点,不仅能避免第一次阅读就要求他们读懂的为难与尴尬,且能化难为易,使学生在不丧失阅读兴趣的基础上一遍遍地自然而然地逐渐加深感悟。第三遍则要求选择性地细读细品,即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或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在这个环节可以学生个人独自钻研,也可将兴趣一致的同学组合成探究小组,如A组研究《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B组研究《红楼梦》诗词,C组研究《红楼梦》主旨,D组研究《红楼梦》饮食医疗建筑等文化,E组研究曹雪芹或曹雪芹的时代与《红楼梦》等等。以期在“读有专攻”中读深读透,读有所研,真正读出自己的东西来,形成对作品的二次创作。 二、“说”作为语文基本功“听说读写”之一,在整本书阅读中同样不可忽视。 但在之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大体上教师讲、专家讲占了主流,放手让学生来讲,以学生间的思维表达与沟通来完成阅读教学的主体构架的阅读课堂还是相对比较缺乏的。有的老师认为流传至今的不少名作、经典,研究文章比比皆是,学生只要多听听专家怎么说,就能事半功倍了。其实不然,把讲解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一方面能给学生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尽情抒发阅读中积蓄的丰富情感,不仅能给学生小小的成就感,也能在“说书”的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以学生“说”为指导的课堂要避免某一学生“一言堂”的情况,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