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语文_12《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 思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其人,积累《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 价值; 2.学会朗读前六章; 3.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前六章,形成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4.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 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你对孔子和《论语》了解多少呢? 二、作家、作品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 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 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 家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尊为“至圣”,与战国时期儒 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1)政治思想 政治上主张“仁政”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 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 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2)教育思想 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诲人不 倦”“因材施教” 《论语》,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 而成。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三、检查预习,扫除语言障碍 论语说愠传三省十有五逾矩罔殆箪食 四、学会朗读 一读,自由朗读。 二读,想想电视上古人是怎么读文章的。 1.摇头晃脑 2.语速慢 3.很投入 学生朗读示范。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看大屏幕,注意停顿。 齐读 五、探究学习理解前六章的文意 1.根据注释,理解翻译重点词语,进而理解每一章的意思。不理 解的词语和句子划出来。 2.归纳每一章的教育意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按时;说:愉快、高兴;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愠: 发怒、生气;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 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 的人吗?” 理解这则文字的教育意义。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 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三:多次;省:反省;为:替、帮;谋考虑事情;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温习。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教育意义:思想品德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有:同“又”。(2)立:站得住的意思。(3)不惑:掌握 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 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 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 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教育意义:道德修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故:学过的知识;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可以;以凭 借;为:做。 译文: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 师了。 教育意义: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译文: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 读书,就会有疑惑。 教育意义:学习方法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乐:乐于学。 译文: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 巷子里,换了别人一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 从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贤德啊,颜回!” 教育意义:品德修养,安贫乐道 六、小结 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时间不长,缺乏古文功底,学习上可能有畏 难情绪,但是初一的学生也有他们明显的优势,他们有对初中学习的 新鲜感,他们乐于探索,勇于展现,竞争意识强烈。教学中应该注重 发扬优势、补齐弱势,重点是基础性学习。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