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1卷第5期过程工程学报V1.11NO.5 2011年10月TheChineseJournalofProcessEngineeringOct.2Ol1 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胡大成1,2高加俭,贾春苗,平原,贾丽华,王莹利2许光文,古芳娜,苏发兵 f1.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摘要:概述了甲烷化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甲烷化催化剂中活性组分、载体、助剂的种类及催化剂 制备方法、条件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甲烷化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及甲烷化反应的机理,指出床层飞温和积碳是 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因素,必须从甲烷化催化剂和工艺技术两方面予以改进;并对甲烷化催化剂研究进行了展望, 提出高比表面复合载体的研制、稀土元素的添加、新型耐硫、高热稳定性甲烷化催化剂的开发及流化床甲烷化工艺技 术的改进是甲烷化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甲烷化;催化剂;反应机理;积碳;失活 中图分类号:TQ0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6X(2011)o5—0880—14 1前言艺过程,并开始工业化应用.如美国GreatPlains天然气 厂于1984年投产,曰耗煤量18500t,日产天然气可达 4.8×l0rn3【,矾 近年来,随着石油燃料的日益枯竭、天然气需求量.据报道[7】,目前我国在建及计划筹建的 的不断攀升,加上工业中排放的大量CO2所引起的生煤制天然气项目近30个.但煤制天然气的关键技术仍 态、环境等问题日益严重,将煤炭、生物质的合成气或然主要依靠进口,尤其是甲烷化催化剂和工艺,国内虽 热解气及CO2进行甲烷化的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多家单位在研究开发,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 我国的能源结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且煤炭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甲烷化催化剂,有助 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耗煤的约80%通过燃烧直接转化I,于推动煤制甲烷的工业化进程. 未能实现资源的梯级利用,不仅造成煤炭资源高值成分甲烷化反应应用广泛,不仅应用于煤热解气和焦炉 的浪费,而且热能利用率低,同时排放大量污染物.因气,、生物质热解气[10,11及CO2的甲烷化反应,同时也 此,发展高效、低碳、洁净的煤炭资源利用技术具有十用于合成氨[12,13]和燃料电池等工业[14,15],用于去除富H2 分重要的意义.煤通过气化可制得合成气,也可通过热体系中少量的CO以防止催化剂中毒.CO和CO2的甲烷 解转化为热解气、焦油和半焦,同时我国的炼焦行业也化过程中伴随很多副反应,所有可能存在的反应如表 副产大量焦炉煤气,这些合成气、热解气和焦炉气中均1116,17]所示. 含有大量CO和H2,可通过净化、调节氢碳比后进行甲从热力学角度[18,19]来看,CO及CO,的甲烷化反应 烷化过程制备甲烷燃气,即代用天然气.煤制甲烷具有都是可行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甲烷选择性和产 较高的热能有效利用率(53%)【2],不仅对煤炭的高效洁净率,防止催化剂积碳失活.因此,开发高效的甲烷化催 综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焦炉气的高效利用化剂是甲烷化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甲烷化反应强 和我国天然气缺口的补充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放热、易积碳,因此,催化剂必须具备活性高、抗烧结 另外,生物质气化气经甲烷化技术处理后,燃气的热值性强(高热稳定性)、不易积碳(高选择性)、抗硫性能好 可增加3360kJ/m3l3】,这也为燃气热值的提高、代用天等特点.甲烷化催化剂主要为氧化物负载型,氧化物载 然气的生产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体以Y—A12O3居多,活性组分以过渡金属Ni和贵金属Ru 国外煤气甲烷化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_4】,为主.另外,甲烷化反应还有其他催化剂,如非晶态镍 而真正发展是在7O年代,由于能源危机,加快了研究合金、钙钛矿型和六铝酸盐型等.目前丹麦托普索公司 步伐,开发了一系列以煤和石脑油为原料制天然气的工开发的TREMPM工艺所用的MCR系列催化剂是以Ni 收稿日期:2011~07—06,修回日期:2011—08—1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基金资助项目(编号:MPCS一2009-C-01;MPCS一2011-D一1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叭OBAc66B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CB200906);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基金资助项目(编号: KGCX2.YW-39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0048002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编号:201104143);教育部留学 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