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PI和CPI的关系 工业品价格指数(PPI),又称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二是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三是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产业链可以分为两条:一是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存在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另一条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存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的传导。 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可能的。CPI与PPI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 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工业品价格向最终消费价格传导有两种可能情形:一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成本上涨引起的工业品价格(如电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会顺利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二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供大于求,工业品价格很难传递到消费品价格上,企业需要通过压缩利润对上涨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结果表现为中下游产品价格稳定,甚至可能继续走低,企业盈利减少。对于部分难以消化成本上涨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可以顺利完成传导的工业品价格(主要是电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价格)目前主要属于政府调价范围。在上游产品价格(PPI)持续走高的情况下,企业无法顺利把上游成本转嫁出去,使最终消费品价格(CPI)提高,最终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 PPI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食品价格因季节变化加大,而能源价格也经常出现意外波动,为了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整体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一般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化剔除,从而形成“核心生产者物价指数”,进一步观察通货膨胀率变化趋势。 CPI带动PPI:食品 食品以及其他许多农副产品的生产者通常通过两种途径向社会提供其产品:一是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二是出售给加工厂商并由后者再销售给最终消费者。前一途径形成的交易价格(零售价格)进入CPI统计,后一途径形成的交易价格(批发价格)进入PPI统计。 食品以及其他许多农副产品的零售价格与批发价格之间显然有着密切联系。在农副产品市场高度开放的条件下,同时在两个市场上,农副产品生产者倾向于只接受一种价格。即便如此,由于食品和其他许多农副产品在消费者价格统计中的权重显著高于它们在生产者价格统计中的权重,食品和农副产品的任何变动所引起的CPI变动会大于所引起的PPI的变动。这种情况尽管不能简单说成是CPI的变动带动了或影响了PPI的变动,但在对反映了这种相对变动情形的统计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中,容易得出肯定这种关系的结论。 现实生活中人们还可以看到,零售市场上的农副产品具有较多易变性,而批发市场上的农副产品价格大多通过合同方式订立,相对于零售价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在大宗农副产品的期货市场得到发展的背景下,这些农副产品的价格水平同时受到当地因素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并对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的交易价格产生影响。这些情况都说明,食品和其他农副产品的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的相互关系也有着多种可能情形。有研究结果说明,在一定时期一定市场上农副产品的批发价格较多地影响了零售价格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