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北美不讲小资的纪实故事 “前小资”不敢到时尚地带随便喝茶了 小时候很羡慕马克思一家人围着壁炉听大诗人朗读新作的那一幕,用今天的话来说,很“小资”。来了加拿大以后,住过的每一处房子都是有壁炉的,却并未听当地的人说起“小资”。我们所想像的“小资”情景,原来就是人家当地日常的生活,所以人家也不会刻意。 如今国内,一方面还有很多人不曾喝过咖啡、不曾尝过巧克力;而另一方面,“小资”已经流行得似乎人家都懒得多说了,如今"都市新贵族"已经很不屑于“小资”了。按照“小资”的标准是没有私家车的,“小资”是打的的;但现在很多人已经越过“小资”阶层直接开私家车上路了,尽管总是堵在路上。相比之下,北美就显得太朴素了,你“小资”不“小资”,"贵族"不"贵族"都没人在意你。 如果说五年前,我还算是个蛮合格的“小资”,但现在回国去就落伍于当今国内的“小资”水准了。上个月回国探亲被朋友约到那个旧石库门改造成的“新天地”,这是当今上海最具亮色的时尚地带。坐在露天喝一壶茶,一百块!还不能两人共享,两个人就得点两壶。我吓了一跳,强烈感觉那里不是我这个“前小资”随意喝茶的地方。 是我落伍了吗?被“新天地”一百块一壶的茶就给吓着了,显然是太老土了。 温哥华酒店的下午茶与上海宜家门口的眼光 怎么也不明白“新天地”的茶怎么就那么贵?比温哥华五星级酒店的还贵得多。坐落在温哥华市中心的加拿大著名的费蒙特酒店集团旗下的HOTELVANCOUVE,去那里享受一个有三四层点心和咖啡、钢琴伴奏配套的HIGHTTEA(正式的英国下午茶),那一整套华彩乐章似的下来,也才二十一块五毛加元,若和朋友一起分享,也就再加四五块钱添一份咖啡或红茶。两个人享受一个优雅华丽的午后,连税和小费加起来,折合人民币也不过是两百多块。 奇怪的是,并没有多少同胞去享用,大多数华人还是喜欢到KINSWAY和RICHMOND那些华人集中的地方,一是对那里的价格有底,二是满耳乡音,而一些喜欢情调优雅之类的华裔"前小资"们,也是喜欢聚到港台人开的咖啡店里喝下午茶,其实价格比我说的五星级酒店贵多了。不过在那里常常可以碰到熟悉的面孔,未必彼此打招呼认识,不过似乎就有种被人多看一眼的满足。 而在那个多是洋人面孔的五星级酒店里喝下午茶,就像演员没有观众一样是寂寞的。尽管洋人的服务比港台店里的华人面孔生动、幽默,客人之间不相识也会哈罗哈罗。但没人会因为你是来这种地方喝下午茶,就觉得你跟一般的劳动人民有所不同,就让你获得被高看一眼的满足。 曾经在上海的宜家买东西,一出宜家的门,等候在门口的好几辆出租车司机就上来热情招呼,小姐,上车!上了车子,司机就说,小姐,你蛮有钞票的呀!我一愣,何以见得?司机就很笃定地说,到宜家买东西的都是有钱人。 事实上宜家并不是什么高级的家居用品店,在北美属于一般工薪族消费水平,在国内比较受年轻白领青睐。记得当时听出租司机那么说,一方面是好笑,一方面自己心里还是有点小得意的。以后,来了加拿大,去IKEA就全然没有在上海那么好的感觉了。想来我还是在乎了社会的眼光,那出租车司机便是代表了一种社会的眼光。 中国的社会眼光总是把人不自觉地划分成三六九等,因而,有时自己难免做一点伪装,以便被那眼光放到某一种自己希望的位置上。所以中国人总是说:活得累。而加拿大人就轻松多了,因为这里没有那样的社会眼光。然而,国内出来的新移民似乎是这样一种矛盾:愤恨那眼光,又离不开那眼光。比如“小资”,在失去了那把你当做“小资”的社会眼光里,你虽然过着“小资”的生活,却也没有了“小资”的感觉。加拿大很容易地就给了你“小资”的生活,却把你以往追求那生活所要得到的感觉拿走了。 北美的星巴克好比上海的豆浆店 常常听到从国内来的人说,北美住久了就找不到“小资”的感觉了。也是的,八十年代出来的那批人,是很强烈地感受到这里与祖国的差别的,毕竟那时候国内普通老百姓家里有独立卫生间的人家还是极少数。虽然现在国内仍然有很多人家并不一定有完善的卫生间,但是能够移民出来的人,多是已经在中国提早“变修”了的,所以反倒觉得在国内比在加拿大更有“资味”呢。而且一些在国内时候感觉比较有生活品位的东西,加拿大人就很不当一回事了。像原本在国内时感觉属于“小资”的咖啡、巧克力和下午茶,这里的社区竟免费提供给流浪汉,流浪汉与那些东西一搭配,哪里还有什么“小资”的感觉? “小资”要配的是咖啡。星巴克的咖啡馆刚刚在上海开出来的时候,生意火暴,是“小资”们经常出入的场所,国内时尚杂志上列举的若干“小资”标志有“去星巴克”这一条。 出国以前,我也偶尔去星巴克,那里似乎都是当代时髦的青年,不年轻的到星巴克里也觉得年轻了,因为去那里就仿佛跟进了时尚的脚步。记得淮海路上巴黎春天百货边上的那一家星巴克,墙壁上的画就跟涂鸦似的,人家说那是“后现代”。反正我是不喜欢。有一次,同一位写作的女友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