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页 关于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思考及建议 【摘要】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落实国家惠农、扶农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项有效制度,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逐年增长的支农再贷款额度,对农村信用社壮大支农资金实力,改善经营财务状况,提高社会认知程度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从探讨支农再贷款实施意义出发,深入剖析这一政策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支农再贷款政策效益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政策是在我国推进金融改革、农村信用社资金匮乏、农民贷款困难背景下实施的一项重大金融政策,对缓解农村资金供需矛盾、促进“三农”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增强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提高农村信用社社会声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尚不成熟、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不牢固的发展环境下,支农再贷款政策仍然是推动金融改革、助推农村经济的有效政策工具,综合分析和评估其政策效益并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是最大限度发挥其资金支农效应的必要条件。一、支农再贷款实施意义首先,支农再贷款是合理配置信贷资源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平衡城市和农村两大区域经济信贷供给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导向作用;其次,支农再贷款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和金融机构多样化发展带来了强劲的推动力,使农信社、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能够在同一平台获得支农资金扶持并以此推动自身改革发展,从而使国家信贷支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二、新时期支农再贷款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制度性缺陷影响政策效果一是额度分配未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和农业生产主导地区没有给予重点倾斜,导致区域性支农资金大量闲置、需求不足和挪作他用等诸多问题;二是农信社支农贷款利率浮动政策不明确,随意上调用再贷款发放的农户贷款利率,增加农民贷款成本,同时支农贷款利率高于同业拆借利率,影响信用社申请再贷款积极性。(二)执行落实机制有待完善一是由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农户信用程度参差不齐,使得农户贷款呈现出分散化和高风险的特点,在信用社比较严厉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下很多信贷员采取谨慎态度办理贷款,不利于支农贷款发放;二是信用社在发放支农贷款时没有体现对农户的利率优惠政策,往往执行规定利率最高上限,将支农政策性资金视同自有资金进行商业化运作,形成的高额利息负担使信贷支农能力大打折扣。(三)政策效益考评体系不健全目前,支农再贷款政策缺乏严格的执行考核、评估管理和违规处罚体系,对信用社发放支农专项贷款投向范围和使用情况没有完整、全面的对照标准和评估依据,使其真实性、合规性和贷款质量难以得到准确把握,直接影响了政策传导效果。三、提高支农再贷款政策效益的几点建议(一)加强规范化管理,消除制度性弊端一是改进管理模式,以涉农贷款余额为支农再贷款额度分配依据,结合地区需求差异区别对待、科学分配,适当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和农牧业主产区倾斜,充分发挥支农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将支农再贷款政策对象扩展到全部涉农法人和农村集体经济实体,放宽再贷款的条件,适用范围调整为大口径的“三农”经济,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三是适当下调支农再贷款利率,并明确规定农村信用社向农民发放支农贷款的利率上浮幅度,充分调动农信社和农民使用支农再贷款的积极性。(二)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高政策执行效能一是通过政策扶持和专项资金投入等措施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实现产权明晰、科学管理的同时逐步剥离和核销不良资产,消除历史包袱并提高资金筹集能力,使之在科学的经营发展理念下不断成长壮大,逐渐弱化对支农再贷款的依赖思想;二是逐步建立健全以农信社为主、农业银行、农商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等机构为辅的农村金融体系,尤其要在欠发达农村地区打破农信社垄断使用信贷支农政策的局面,通过行业竞争获得相应支农再贷款扶持额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赋予基层人民银行灵活调配支农再贷款额度职能,在综合评估和充分调研基础上使有限的支农资金从资金充裕联社流向资金匮乏联社,从使用不当的农村金融机构流向规范使用的农村金融机构。(三)制定政策考评体系,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一是成立由地方政府牵头、地方金融办、县级人民银行共同参与的政策考评小组,建立考核工作机制,对与支农再贷款相关的“三农”发展指标、贷款覆盖面、发放率、不良率等指标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建议;二是人民银行作为支农再贷款的发放者、管理者和考核者,应加强对支农再贷款使用监督检查,合理使用非现场监管指标确保资金投向、利率、期限符合《支农再贷款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确保支农资金全部用于扶持“三农”发展;三是将支农再贷款发放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