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给水排水专业人才模式探索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给水排水专业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并分别从培养目标的设立、课程建设、质量保证及管理措施等方面来阐述对给水排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然后从学生的生源、毕业情况和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表明学生的培养成效。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中图分类号:G61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2-0082-03一、引言为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培养和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2020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济大学是第一批参与试点的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给水排水专业是第一批试点专业。为适应改革的需要,我院给水排水专业在本科人才的培养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课程体系上形成了鲜明的工程特点,产学研结合紧密,积极开展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在人才模式方面也进行了探索。二、专业背景简介(一)历史沿革我院给水排水专业成立于1952年,并于当年招收第一届上下水道专业本科和专科生,195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准国内第一批“市政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市政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1983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博士研究生。1985年获准建立国内首批“市政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88年成立环境工程学院,于1998年改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首批通过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评估,2020年成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二)师资承担给水排水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教学任务的主要是市政工程系的22位老师,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均有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进取及敬业的品质。其中两位老师分别于2020年、2020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的二等奖和一等奖,一位老师获得2020年学校本科生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专业基础课的大部分教学任务由我院环境工程系和环境科学系的相关教学团队承担,化学类、力学类教学任务分由学校化学系、航空和航天力学和土木工程等学院承担。(三)学科方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给水排水专业已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水资源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运行最优化、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方向(含建筑给水排水及消防技术)、污水和废水处理理论与技术三个学科方向,是我国水处理工程问题的重要研究基地和水处理设备的研究开发中心之一。三、特色培养模式(一)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结合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即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人格协调统一,知识面宽、基础厚重、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有理想抱负、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给水排水专业提出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水安全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专业工程师基本能力训练,有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的输配、处理、收集与再生利用等领域,胜任规划、设计、管理、施工、咨询、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市政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这目标下设置的课程体系,包括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人文与社会科学(哲学、社会学、法学、文学、艺术、心理学、军事学、思想道德等)、经济管理(经济学、管理学)、工具性知识(英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专业核心知识(结构力学、水力学、工程力学、环境微生物学、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废水污染防治、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工程施工、环境监测、给水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等)与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等)。通过四年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具备发现和解决给水排水工程问题的能力,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发、设计、管理及系统思维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二)课程建设1.卓越课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落实同济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学校依托“985工程”三期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本科卓越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经学院(系)推荐申报,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共有150门专业核心课程立项为同济大学本科卓越课程(专业核心课)。给水排水专业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上)》、《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环境微生物学》于2020年被立项为本科卓越课程,参与课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同时接受学校的教学监督,进行课程自查、学生评教、督导检查等,以检查改革的实施及落实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多维或多系统的评价,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卓越课程所使用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