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福建省语文高考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 首先,我们先呈现一段现代文。接下来,我们将根据上述现代文设计五道选择题,并提供正确答案。 1.题目:文中描述的青石巷在哪个季节显得更加寂寥? A.春天 B.初夏 C.秋天 D.冬天 答案:B 2.题目:老艺人每年雨季制作特别的纸伞是为了什么? A.增加收入 B.比赛获奖 C.纪念逝去的美好时光 D.送给朋友 答案:C 3.题目:老艺人的纸伞除了实用功能外,还具有什么作用? A.装饰房屋 B.作为旅游纪念品 C.传递情感与记忆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4.题目:文中提到青石巷的特点是什么? A.快速发展 B.古朴与宁静 C.热闹非凡 D.时尚现代 答案:B 5.题目:老艺人在雨天通常做什么? A.在家休息 B.外出散步 C.修补纸伞 D.教授学生 答案:C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秋之韵》 秋天,是大自然最富诗意的一季。在金色的阳光下,满山遍野的枫叶如火如荼地燃烧着,红得让人震撼;而山谷间的溪流,潺潺流动,仿佛在演奏一曲悠扬的秋之歌。秋天,不仅是色彩的盛宴,也是丰收的季节。金黄色的稻田,沉甸甸的果实,无不向人们展示着大地母亲慷慨的馈赠。而在这收获的背后,则是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与不懈的努力。秋天还是一个思考的时节,它让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有了片刻的宁静,让人们有机会去回味过去,展望未来。总之,秋天以其独特的韵味,成为了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也深深镌刻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1.文章开头提到“秋天,是大自然最富诗意的一季”,请问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 2.第二句中,“如火如荼”在这里形容什么?(3分) 3.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秋天的三个特点。(6分) 4.文章最后提到“秋天以其独特的韵味,成为了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结合自己的体会,简要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现在,让我们来解答这些问题。下面是《秋之韵》一文对应题目的答案: 1.为什么说“秋天,是大自然最富诗意的一季”? 因为秋天的景色美丽,色彩丰富,特别是枫叶的红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秋天还有丰收的景象,这一切构成了诗一般的画面。 2.“如火如荼”在这里形容什么? “如火如荼”在这里形容的是枫叶的颜色非常鲜艳,红得像火焰一样炽热,遍布山野,气势宏大。 3.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秋天的三个特点。 秋天的三个特点是:色彩丰富(特别是红色的枫叶);丰收的季节(稻谷和果实成熟);以及给人们带来思考和回味的时间。 4.对“秋天以其独特的韵味,成为了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这句话的理解。 秋天的美在于它的多面性,既有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有农作物成熟的喜悦,同时还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反思。这种丰富的内涵激发了诗人的灵感,使得秋天成为了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 这样的题目设置不仅考察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求他们能够结合个人体验来阐述观点,体现了语文高考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共10分) 【甲】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注释】 1.逆旅:旅舍。 2.大块:大地。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秉:拿着 B.序天伦之乐事序:叙述 C.高谈转清清:清雅 D.人不堪其忧堪:忍受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贤哉,回也! B.而浮生若梦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C.大块假我以文章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D.不有佳作,何伸雅怀贤哉,回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作者认为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B.甲文中通过描绘聚会场景,表现了诗人与兄弟们欢聚的喜悦之情。 C.乙文中孔子赞扬颜回安贫乐道,体现了儒家重视道德修养的思想。 D.甲乙两文都强调了物质生活的充裕对于个人幸福的重要性。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不有佳作,何伸雅怀? 20.结合甲乙两段文字,简要说明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精神境界。(2分) 参考答案: 16.B(序:享受) 17.A(也:都是句末语气词,表判断或感叹) 18.D(甲乙两文并未强调物质生活的重要性) 19.没有好的诗作,怎么能抒发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