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可转换债券稀释效应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 【摘要】文章以我国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2007—2008年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实施之后,可转换债券的稀释效应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稀释效应与盈余反应系数并没有呈现出负向相关关系,即公司可转债的稀释效应并没有对其未预期盈余的反应程度产生影响,即我国资本市场没有能够传递有关稀释性证券对于未来盈余稀释作用的信息。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稀释效应;盈余反应系数 一、引言 对上市公司来讲,每股收益是公司普通股价值的风向标,在公司股票定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国际会计准则还是美英等国,关于每股收益的准则均要求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的每股收益。稀释的每股收益主要是指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可转换债券、期权及或有可能发行股份等潜在普通股在转换中引起对基本每股收益的稀释效应。尽管实际转换或行权对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没有影响,但它可能表明一种信息并对普通股价格有影响。稀释的每股收益比一般每股收益能解释更多价格截面差异,所以建议投资者和分析家在定价时不能忽视潜在的稀释作用(jenningsetal,1997)。 我国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和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要求,按照国际会计惯例,计算和披露基本每股盈余和稀释每股盈余。也就是将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潜在普通股反映在稀释每股盈余中,稀释每股盈余与基本每股盈余之差便反映潜在普通股的稀释效应。另外,根据和讯网定期发布的“深沪上市可转换债券信息汇总表”的统计信息,截至2009年6月5日,沪深两市未到期的可转换债券共计40只,总发行规模已达502亿元,主要分布在电力、钢铁、金融等20个行业。也就是说,可转换债券成为潜在普通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没有文献研究《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的颁布实施对每股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而研究这一问题对于理解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及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考察可转换债券的稀释效应对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 可转换债券赋予持有者到期转换一定比例普通股的权利,即它与一般债券相比附加了一个转换期权,该转换期权赋予持有者资本增值的机会,即它在一定条件下会转换成普通股,影响普通股股东的利益,因此在转换之前一直存在潜在的稀释作用,转换时才能实现这一潜在稀释效应。这种稀释作用在各国要求披露稀释每股收益之前只能体现在可转换债券转换或赎回之时;而在各国要求披露稀释每股收益之后,稀释作用在未转换之时就体现在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稀释每股收益指标中。 国外相关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较全面地分析了每股盈余对股价的影响。jennings、leclereandthompson(1997)比较了完全稀释每股盈余、基本每股盈余、主要每股盈余在解释股价变动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证券价格能够反映所有公开的与股票价值相关的信息,会计盈余的有用性取决于体现公司价值的能力。goldstickerandagrrawal(1999)的研究支持了上述结论,同时还发现完全稀释每股盈余对股价的解释能力要优于基本每股盈余和主要每股盈余。基于以上分析,balsamandlipka(1998)指出,盈余可以解释股票价格,每股盈余与股价之间显著正相关,但相比较而言稀释每股盈余具有更多的信息含量。因此,披露稀释效果对于投资者是相关的。 scottandwier(2000)进一步研究了库藏股对每股盈余和股价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库藏股票法削弱了稀释每股盈余变动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联度,进一步证明了稀释作用对股价的影响。与此类似,husonetal.(2001)的研究发现,公司发行具有稀释作用的证券会降低未预期盈余的持续性,稀释性证券使得盈余反应系数降低,削弱盈余与报酬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对于稀释效应以及每股收益的研究多半集中在理论层面,而对每股盈余指标尤其是稀释每股盈余指标的决策有用性进行实证研究的成果不多。但中国台湾黄德芬、简雪芳(2005)在台湾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第24号每股收益准则实施之后,以台湾2002年和2003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husonetal(2001)的研究框架,依照ohlson(1995)的股权评价模式对稀释每股盈余稀释作用和盈余解释股价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稀释效果与盈余反应系数间存在负向相关。 以上一些结论在中国大陆的资本市场上是否适用,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在中国大陆这一新兴资本市场上,潜在普通股股数被要求计算并披露在稀释每股收益指标中,可以向市场传递一种信号,而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