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村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革。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农村教育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回顾20年来改革的历程总结已经取得的经验对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改革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和方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为什么要进行农村教育改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12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教育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农村现代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头和难点都在农村。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农村率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广大农民获得了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我们不仅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80%的家庭已接近小康目标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长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直接影响了我国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些问题主要有:(1)农业增长中科技含量较少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大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商品化率较低“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缓慢。全国每年约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通过鉴定但转化率只有30%~40%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20%已经转化成果的普及率只有30%~40%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只有3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三率”已经从20世纪初的20%提高到了70%~80%;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5%左右有些发达国家已经达到60%~70%。农业生产基本上是粗放经营农产品的储藏、保鲜、深加工以及集约经营等等问题远没有解决。(2)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与农业现代化要求不适应。全国4.6亿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有1亿多人占22.7%小学文化程度2亿多人占45.5%。(3)乡镇企业在起步阶段摊子大。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形成“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情形产业、产品结构布局不合理科技和管理人才严重不足造成产品质量差在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使乡镇企业发展步入困境。(4)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屡禁不止如封建迷信、赌博、吸毒、打架斗殴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农村教育体制、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不适应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不高则是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劳动者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教学内容缺乏地方特色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教育作为教育工作唯一追求的目标忽视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大批中小学毕业生对生产知识和技术的需要结果少数升了学的学生再也不回本地了;而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中小学毕业生又在思想、心理、技术、劳动技能上缺乏准备。于是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越早的人往往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流失生或毕业生)农村吸收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贫困地区尤其突出。在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上长期是教育部门一家管教育对农村的需要考虑较少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造成教育在育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广大农民参与办学和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对于农村教育的弊端早在20世纪初一批有识之士出于忧国忧民之心纷纷提出乡村建设、乡村改造的主张并在全国开展了农村教育实验。其中黄炎培提出中国农村教育要走实教结合的路子。陶行知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他认为“教育没有农业就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去促进的媒介。”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的问题是农民的“愚、穷、弱、私”四大病症应当用教育救治。必须开展四大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救愚生计教育救穷卫生教育救弱公民教育救私其中最主要的是公民教育。他们在提出自己主张的同时纷纷在全国建立实验区开展农村教育实验。但由于社会制度和他们自身世界观等局限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找到救治中国社会的病根因而他们的主张和实验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他们能够发现教育弊病的远见卓识身临其境、身体力行致力于农村教育改革实验的胆识和实践对于以后的农村教育改革实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之当时解放区及解放后党领导的各项教育改革的推动特别是1958年以后倡导实行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开拓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