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技能大赛质量 张金龙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大学生技能竞赛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学中阻碍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技能竞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InnovativeTrainingModeltoImprovetheQualityoftheSkillsCompetition ZhangJin-long (DepartmentofMechanicalEngineering,Xi’anAerotechnicalCollege,710077,Xi’an,Shaanxi,China) Abstract:CollegeStudentSkillsCompetitionisthekeytothecultivationofinnovativetalents.Thispaperanalyzesthetypesofbarrierstoinnovationinteachingstatusandproblemsofpersonneltraining,Pointsouttheinnovativetalentstrainingmodetoestablishthewaysandmeans.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字典-HYPERLINK"http://www.google.cn/dictionary?source=translation&hl=zh-CN&q=大学生技能竞赛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学中阻碍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出了创新型人才模式建立的方式和方法。&langpair=zh|en"查看字典详细内容 Keywords:skillcompetition,HYPERLINK"http://dict.cnki.net/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e5%88%9b%e6%96%b0&tjType=sentence&style=&t=innovation"innovation,talent,trainingmodel 0引言 随着国际间的竞争加剧,人才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这就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够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能够主动适应、积极推进甚至引导一系列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大学的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大学生技能竞赛就是适应时代要求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其目的是推动高校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协作精神、拼搏精神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加快高校的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新时代大学生,本文以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实践为例,从目前教育理念、培养机制和实践性环节三个方面对普通高校的机械类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看法和意见。希望能为喜爱机械创新设计和参与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的参赛学校和指导教师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1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 1.1教育理念陈旧 从整体上看,我国高等学校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忽视教学这个共同体中学的主体地位,从而把本应是互动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完全被动的过程。学生往往成为知识的存储器,创新思维和个性被压抑了,阻碍了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由此造成了群体性创新精神的缺失[1]。 作者简介:张金龙(1976~),男,汉族,黑龙江宾县人,硕士,主要从事材料加工教学与研究 E-mail:zjl24931@163.com,电话:15094092813 地址: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邮编:710077 机械创新设计具有难度大、涉及面广、形式灵活,对教师、学生要求高等特点。目前国内大多数的高校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上更多的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开设相关独立课程来完成专业学习。总地说来开设的课程有《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工程材料与热加工》、《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优化设计》等十几门课程。由于这些课程各自的独立性和相互之间的跨度大,使得这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不能让学生把创新设计的思想灵活应用,不能在实际生活中合理利用创新设计来解决问题,这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