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导、学、演、练”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导、学、演、练”的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激发了兴趣,而且将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得到了落实与升华。 关键词:历史教学导学演练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和方法、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充分发挥综合文科教研组集体协作的力量,努力研究探索尝试,逐步摸索出一种符合历史新课程学习的“导、学、演、练”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师生们都普遍认为效果很好,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将新课标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与升华。 一、导——导入新颖,引人入胜。课堂导入是一节成功课的第一个闪光点,这是一个引起学生兴趣与探究欲望的第一步。因为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学生参与的热情、动力皆源于兴趣。我认为导入新课应抓住以下三点:第一,导入要紧扣主题。第二,要激发学生的情趣。第三,导入要精炼,用最少的时间发挥最佳的效果。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也可以用诗歌、历史图片、名人名句、经典歌曲、历史典故、现实中发生的焦点事件和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问题的探索,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如我在上《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时,采用视频导入,多媒体播放1853年美国船舰踢开日本大门,日本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国,由武装倒幕到明治维新的有关历史场景,从而引出俄国、日本历史转折,学生就会非常渴望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 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不是孤立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的。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要避免把自主学习理解为抛开教师的作用、完全由学生自己学习的形式。自主学习表现在学生能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自己及同学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查、总结和评价。自主学习既涉及学习内容,也涉及学习方法。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生学历史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包含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过程中,碰到疑难性问题时可以合作解决。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共同劳动,互相帮助,创造出一种比个人效力总和更大的学习效益。宽松的课堂环境是探究学习的沃土。HYPERLINK"file:///d:\\my%20documents\\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初探.doc"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体验,让学生经历整个过程,从而获得深切的感受。学生在不断地思考问题、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既建构历史知识体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又养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才是知识的主要构建者,学习的主体参与者,问题解决的“第一责任人”,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创造的快乐等种种感受油然而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从而得到加强。 三、演——交流展示,激情互动。在此环节中,要尽力营造尊重民主的、有批判性的讨论,让学生倾听别人的见解。在讨论中学生既学会了发表个人见解,又能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反思自己的认识。通过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使探究问题更深入全面。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探究空间,引起学生认识冲突,激活学生思维,积极有效地参与认识活动。教师在学生交流展示时要对学生作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兴趣和成就感。同时要挖掘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因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出思想观念的体验与升华。展示的方式可以多样性,可以通过角色表演、辩论等方式激活学生的情绪与思维,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上始终处于精神饱满状态,积极探究寻找答案,跃跃欲试发表想法。比如在讲商鞅变法的背景时,我就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一组代表商鞅,一组代表守旧贵族,教师就当秦孝公。两组同学围绕着要不要变法先进行热烈地讨论,然后展开了激烈地辩论,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站起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