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万方数据 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君冯l基于专利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现状2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高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研究(南京T业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09)摘要:科技创新是现代大学的职能之一,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众多的科技成果中,最能代表机构科技创新能力的当属专利权的拥有情况。从科技产出的角度,以最能代表科技创新能力的专利权的申请、授权及实施情况为测度对象,探讨了用于评价高校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专利信息分析;专利申请;专利影响力;评价指标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高校具有人才、信息、学术环境等诸多创新资源和优势.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巾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高校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过程巾.认清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明确创新的优势领域及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指高校通过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各种创新资源,经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管理创新等各种科研创新活动,产fl{高水平科研创新成果,主要包括科学论文、专利、奖励等.进而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科研领域与创新特色的能力【I】。专利是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发明的产物.它与创新活动炎系最为密切,在众多的科技产出巾,最能代表机构科技创新能力的当属擘利权的拥有情况。本文从科技产⋯的角度.以争利权的申请、授权及实施情况为测度对象。探讨朋于评价高校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国际上不论是政策制定者或是绩效分析者均大量使用专利文献来分析科技创新研发能力的大小:如世界经济论坛(worldForum.2006)的国家竞争力报告(GlobalRepo^2006—2007)、经济合作发展组织(0rganimtionI)evelopmen【)的科学技术与产业排行榜(Science,TechnologyScoreboard)等。在国内.方曙等人【2j从号利信息分析角度对技术创新能力及相关问题作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利用擘利信息分析方法与技术研究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并存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中加以应用.其巾涉及的擘利指标有包括木国擘利申请(授权)量和在同外的申请(授权)量在内的々利数量指标;技术强度、科学强度、技术(生命)周期在内的鲁利质量指标;专利实施率、譬利权转移卒、拿利存活率存内的每利价值指标。杨祖国等人【3j利用中国々利数据库,通过对巾国大学申请及被授权的巾困擘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巾国大学争利技术及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基金项目:南京工业大学2()08年人文社科与管理学科群青年教师科研基金“基于专利情报分析的科技创新评价研究”(编号:39107103)。王伟等人【4】从拿利申请总量、省际和区位、专业领域和校际分析等多个层面全面深入分析研究了我国高校的发明创造能力态势。并归纳总结I叶;高校创新能力的若干特点。张群等人【s1通过对200l一2004年高校擘利申请情况的统计分析,揭示了科研能力、科技经费以及学科特色对争利申请的影响,进而提}l{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措施。谢彩霞等人【q以巾周期刊网、SCl数据库和巾国擘利信息网作为主要数据来源,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我国高校产f}j的科技论义、发明专利以及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项目等进行计量分析.进而分析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2.1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1)科学性。选取的评价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和整体性,各指标既能反映评价对象的不同侧面,同时指标问义具有紧密的联系。(2)全面性。指标体系应能考虑到科技创新活动过程巾科技产小的数量、质量及实用效果。(3)针对性。在众多拿利指标巾,选取最能反映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代表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4)前瞻性。受数据库及专利数据加丁程度的限制,有些々利指标较难获得,但鉴于发展的眼光,仍设计部分指标,条件成熟的时候使用。2.2指标设计根据擘利指标反映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不同侧面,将擘利指标划分为数量指标、影响力指标以及专利实施指标三大类。2.2.1专利数量指标专利数量类指标是用于评价科技创新能力的最基础指标.也是目前国内进行创新活动分析时最常.}}j的指标。(1)专利申请(授权)数量。指一定时间内申请(授权)的专利数量.这是一个绝对指标,用于反映高校在一定时期内的科技创新产fl;情况。(2)发明拿利所占百分比。在我国,擘利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大类型.其巾发明々利的含金量最高,最能反映科技创新的水平。在统计擘利申请绝对数量的基掘Ij上,还应对々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lO年第20卷第10期文章编号:l()05—6033(20IO)lO一0193一02收稿日期:20lO—02—25scl-1’EcHIN}’oRMAllONDEVELOPMENT&EcONOMY木EconomicCompemivenes8forCo—operationandlndusLf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