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献计量学 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定量地分析一切知识载体的交叉科学。它是集数学、统计学、文献学为一体,注重量化的综合性知识体系。其计量对象主要是:文献量(各种出版物,尤以期刊论文和引文居多)、作者数(个人集体或团体)、词汇数(各种文献标识,其中以叙词居多)文献计量学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其输出务必是“量”。 文献计量学是以几个经验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750184.htm"\t"_blank"统计规律为核心的。例如:表征出科技文献作者分布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0602.htm"\t"_blank"洛特卡定律(1926);表征文献中词频分布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0606.htm"\t"_blank"齐普夫定律(1948);确定某一学科论文在期刊中分布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0589.htm"\t"_blank"布拉德福定律(1934)等。文献计量学一直围绕这几个定律,沿着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验证与完善这些经验定律;其二是扩大与推广这些经验定律的实际应用。 洛特卡定律:洛特卡定律是由美国学者A.J.洛特卡在本世纪2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科学生产率的经验规律,又称“倒数平方定律”。它描述的是科学工作者人数与其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写两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的1/4;写3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1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9;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n2……,而写一篇论文作者的数量约占所有作者数量的60%。该定律被认为是第一次揭示了作者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fx=∁/x2=0.6079/x2 x为科学工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fx为发表x篇论文的著者出现的频率;C为常数。 齐普夫定律:齐普夫定律是美国学者G.K.齐普夫于本世纪40年代提出的词频分布定律。它可以表述为:如果把一篇较长文章中每个词出现的频次统计起来,按照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的递减顺序排列,并用自然数给这些词编上等级序号,即频次最高的词等级为1,频次次之的等级为2,……,频次最小的词等级为D。若用f表示频次,r表示等级序号,则有f*r=C(C为常数)。人们称该式为齐普夫定律。 布拉德福定律:布拉德福定律是由英国著名文献学家B.C.Bradford于本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经验定律。文字表述为: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寡,以递减顺序排列,则可分出一个核心区和相继的几个区域,每区刊载的论文量相等,此时核心期刊和相继区域期刊数量成1:n:n2……的关系。 例如,对某一学科主题而言,布拉德福定律中的第一区(核心区)往往由该学科内比较成熟的方向的期刊构成;第二区往往由该学科内不太成熟的方向以及与该学科关系最紧密的其他学科的期刊构成;第三区以及后继各区的期刊构成与第二区类似,但在成熟性以及与该学科的关系上一次减弱。 普赖斯指数:1971年美国科学学家D.普赖斯提出了一个衡量各个知识领域文献老化的数量指标,即后人所称的“普赖斯指数”。就是在某一知识领域内,把对年限不超过五年的文献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当作指数,用以量度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P(普赖斯指数)=被引文献数量(小于或等于5年)×100%/被引文献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