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我国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0引言 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国家,按照经济水平的高低在地域上大致呈从沿海向内陆依次递减的局面,从而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 域。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如“民工荒”、“电荒”等生产要素短缺的情况。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经济相较于东部 省份发展缓慢,但其在生产要素成本上有巨大优势。因此,我国开始出现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通过产业的转移,一方面可以促进东 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有利于拉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然而这种转移的趋势并没有大规模地展开,仍然只是停留在部分企业转移的 行为上。因此,通过剖析我国产业转移的必然性和遇到的障碍,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显得十分必要。 1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是区域经济学家把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分析中从而形成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区域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经 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这是资源禀赋、地理条件、历史基础等原因造成的。同时,一个地区的经济梯度水平取决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劣 程度,而产业结构的优劣程度取决于区域经济主导产业部门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如果某区域的主导产业部门处在生命周期中的初创期或 成长期,则该区域为高梯度区域;相反,若该区域的主导产业部门由那些处在成熟阶段后期或衰老阶段的衰退部门所组成,这种区域属于低梯度区 域。[1]经济技术存在由高梯度区域向低梯度区域转移的趋势。这种趋势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当高梯度区域的产业发展到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和衰退 阶段时,技术变得易于掌握,从而生产步入了标准化,并由技术密集型逐步转为了劳动密集型。这类产业生产的产品在高梯度地区市场趋于饱和, 同时受到了低梯度区域低地价、低工资水平、低原材料价格和税收优惠的吸引,从而使得该产业向低梯度地区进行转移。[2] 2我国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 2.1宏观层面 1.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首先体现在其经济的总量上。从表1显示的GDP总量来看,我国东、中、西部1的比例约为4:2:1。从人均GDP来 看,东、中、西部的比例约为23:13:10。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阶梯状发展。 2.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济结构。从表2的数据对比来看,我国东、中、西部的产业结构中都是第 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相比略低。此外,东部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要远远低 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其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相比全国平均水平仍然较低。根据配第-克拉 克定律,产业结构应从以第一产业为重心逐步向以第二、第三产业为重心发展,因此,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于中、西部的产业结构。 根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一个地区的经济梯度水平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优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程度取决于区域经济主导产业部门在产品生命周期 中所处的阶段。以东部的广东省、中部的湖北省、西部的贵州省为例,各省的主导产业及其在产业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各不相同。从表3中可以看 出,广东省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这类产业仍处在其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从表4、5可以看 出,代表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和代表西部地区的贵州省仍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资源与资本复合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 这类产业对资源的依赖度高,因此一旦区内资源发生枯竭,或者面临来自国外进口的廉价资源的激烈竞争,或者替代品的出现而导致对其需求的急 剧减少,该产业将会进入衰退期。因此,通过具体分析地区的主导产业所处在生命周期的阶段,可以进一步佐证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于中西部地 区,东部地区则为高梯度地区,中西部地区为低梯度地区,为产业转移奠定了宏观的基础。 2.2微观层面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方转移的原因主要是追逐生产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从实际生产来看,生产要素 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是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两项。 从劳动力成本来看,表6的数据显示出2008年我国不同地区制造业年平均工资的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平均工资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西 部地区又略高于中部地区。这个结果一方面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受到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是劳动力 供给充裕的四大省份,其2008年的从业人口统计依次为3811、2875.6、5835.5、2894.6万人。这样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充裕的劳动力供给使得 中西部地区对不时处于“用工荒”的东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