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名师解读:2010年广东高考(文综)考试大纲 2009-10-27作者:彭岳、朱雄辉 来源:试题调研特约名师:彭岳、朱雄辉 广东高考十余年来历经多次改革,从“大文大理”模式、“3+X”模式、“3+综合+X”模式到“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模式,2010年高考再“变脸”,以“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模式呈现。 一、2010年高考的“变”与“稳” (一)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呈现形式 试卷类型文科(政、史、地)综合试卷 分值政、史、地各100分(满分300分) 试卷结构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35题,满分140分其中:地理为1—11题,分值44分历史为12—23题,分值48分政治为24—35题,分值48分非选择题:共6题,满分160分其中:政治为36—37题,分值52分历史为38—39题,分值52分地理为40—41题,分值56分 (二)各学科的变化 1.政治 由政治单科独立考试变为政、史、地三科合卷考试。 选修由原来的选修2和选修3调整为现在指定选修3,且选修3的内容由原来的5个专题调整为现在的3个专题,其考试由原来的选做题调整为现在的指定选修必做题。 政治分值由原来的150分调整为现在的100分,这意味着知识考查的覆盖面将会缩减,其中对四个模块的考查比例也发生了变化(生活与哲学模块占28%,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均占27%,文化生活模块的比例下降较多,只占18%)。 时事政治虽然列入考试范围,但其考查方式和分量已经发生质的变化,考查方式由原来的纯时事的记忆背诵到现在把时政内容融入具体的选择题或非选择题之中。 2.历史 (1)因为2010年广东高考改革,由考单科变为考文综,历史分值也因此由150分变为100分,且古代、近代、现代的分值比例由去年的约24%、约29%、约35%变为今年的约23%、约40%、约37%。 (2)不再区分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所有的内容都是必考的。 (3)与去年相比,删去的内容见下表: 删除内容 选修1梭伦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选修2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选修4所有内容 3.地理 (1)考试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选修部分。其一,《旅游地理》被《城乡规划》取代;其二,《环境保护》内容有较大调整;其三,《城乡规划》与《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不尽相同。 环境保护在2009年《考试说明》基础上删除的内容 ①环境及环境问题的概念。②人类与环境的关系。③自然资源的概念和主要类型。④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⑤非可再生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其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的应对措施。⑥非可再生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人类的环保措施。⑦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产生的问题、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⑧环境管理的概念、基本内容和手段。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和全球合作行动。⑩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有的态度、担负的责任和应采取的行动 城乡规划在《地理课程标准》基础上删除的内容 ①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②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③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④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⑤城乡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⑥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⑦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分值比例的变化(2010年的数值为占文科综合试卷地理部分的比例) 模块2009年高考2010年高考 自然地理30%左右约32% 人文地理30%左右约68% 区域可持续发展33%—34% 选修模块6%—7% (三)2010年高考的稳定性 除了上面所列举的变化外,2010年高考广东文科综合《考试说明》保持了较大的稳定性。 2010年广东文综《考试说明》中对必修教材内容的要求与2009年广东高考政、史、地三科《考试说明》完全一样,这是其中“稳”的一面。另外,各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与2009年相比,也维持不变。更多精彩解读,请参阅《试题调研》之《解读2010广东考试说明》。 二、应对2010年高考,各学科复习备考策略 (一)政治部分 1.加大对时政内容的备考 高度重视对时政的理解,掌握必要的时政语言,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对时政内容的把握,要从单纯的记忆背诵过渡到理解其基本涵义,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思想上来。为此,考生要拓宽自己的学习空间,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渠道掌握时政信息,关注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增强时政敏感度,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