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2604691A(43)申请公布日2021.04.06(21)申请号202011472133.0(22)申请日2020.12.14(71)申请人浙江海洋大学地址316022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72)发明人赵舒影王路辉刘辉(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代理人尉伟敏(51)Int.Cl.B01J23/83(2006.01)B01J37/03(2006.01)C01B32/40(2017.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逆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57)摘要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逆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以氧化镧为载体,负载钴单质,化学式表示为Co/La2O3,制备方法如下:将六水合硝酸镧和六水合硝酸钴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后,制成混合溶液;在20‑30℃、搅拌条件下,将碳酸钠溶液滴加到混合溶液中,将溶液pH调节至9‑11后,继续搅拌4‑5h,再静置20‑24h老化;过滤,将沉淀洗涤至中性后,干燥;在550‑650℃下煅烧3.5‑4.5h后,获得逆水煤气变换催化剂。本发明将钴负载在氧化镧中,能减少逆水煤气变换的副产物甲烷;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o/La2O3,能进一步减少甲烷的生成,并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CN112604691ACN11260469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逆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化学式表示为Co/La2O3;所述催化剂以La2O3为载体,负载Co单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中,Co的质量分数为8.9‑10.7wt%。3.一种如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六水合硝酸镧和六水合硝酸钴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后,制成混合溶液;(2)在20‑30℃、搅拌条件下,将碳酸钠溶液滴加到混合溶液中,将溶液pH调节至9‑11后,继续搅拌4‑5h,再静置20‑24h老化;(3)过滤,将沉淀洗涤至中性后,干燥;(4)在550‑650℃下煅烧3.5‑4.5h后,获得逆水煤气变换催化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六水合硝酸镧与六水合硝酸钴的质量比为4.5‑5.5:1。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六水合硝酸钴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400‑450mL。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15‑0.25mol/L。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干燥温度为110‑130℃,时间为6‑7h。8.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催化剂进行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I)将所述催化剂加入反应容器中,通入H2/Ar混合气,在550‑650℃下反应40‑50min;(II)向反应容器中通入CO2和H2,在600‑650℃下进行逆水煤气变换反应。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H2/Ar混合气中,H2的体积分数为20‑25%。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I)中,所述CO2的流速为45‑55mL/min,所述H2的流速为45‑55mL/min。2CN112604691A说明书1/5页一种逆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背景技术[0002]CO2在大气中的浓度急剧增长,引发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和海洋酸化等,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CO2也是世界上储量最丰富和最为廉价的C1资源,其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CO2分子具有高的第一电离能(13.79eV)和较高的电子亲和能(38eV),属于难给出电子而易获得电子的分子,即CO2的还原需要输入高能电子给体,如还原剂H2、C负离子或外部光源等。目前,H2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如电解水制H2、光解水制H2和生物质制H2等,所以CO2资源化重点主要聚焦于CO2加氢转化。[0003]逆水煤气变换反应(CO2+H2=CO+H2O)可以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转化为更有利用价值的CO,近年来备受关注。Ni和Co基催化剂可用于催化二氧化碳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然而,镍催化剂在反应过程容易生成甲烷副产物,存在逆水煤气变换反应选择性差的问题;钴基催化剂虽然选择性优于镍基催化剂,但反应过程中仍然会有甲烷生成,现有技术中将Co单质负载在一些载体上,虽然能提高催化效率,但难以解决生成副产物甲烷的问题,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