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人健康·瑞者心愿 copyrigha@2010lnc.Allrightsreserved.温州国瑞健康管理版权 通用网址:温州国瑞健康管理BestviewedinIE5+1024*76832bitcolors服务热线:400-0660-120 健康管理和健康风险评估 一、我国疾病谱的变化 年份198019901995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卫生总费用(单位:亿)143747215545855025579065847590866098431128914535 占GDP比重3.15%4.00%3.54%4.62%4.58%4.81%4.85%4.75%4.73%4.67%4.52%4.83% 表1-1 表1-1表明卫生总费用持续上升,呈加速态势,我国卫生总费用支出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尤其是自2006年行业低谷反弹以来,根据卫生部最新数据,2008年卫生总费用增速为17%,呈加速态势;2009年卫生总费用为1.6万亿元,同比增长22%,远快于GDP的增速。从1978年以来的30年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呈逐年攀升的态势。根据卫生部2010年2月22日公布的《2009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简报》的最新数据,我国2009年卫生支出占GDP比重已高达4.96%。 目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包括多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精神疾病等,已经成为人群中的常见病及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而且我国人群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持续上升,如1991年这一比例为73.8%,至2000年则上升至80.9%。而生物医学模式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相反,过去数十年中的大量科学依据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的预防或延缓这些疾病的发生。 《中国慢性病报告》表明,中国人群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2004年10月,中国国家统计局联合卫生部和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也显示,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正在迅速上升,有6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哈佛卫生学院的研究报告认为:50%的肿瘤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80%糖尿病和中风的原因是人为引起的;70%冠心病也是人为的不健康习惯造成的。加强健康管理是减少这些亚健康人群向疾病人群转变的重 要途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未来10年,仅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就将给中国带来至少500亿美元的收入损失。 根据卫生部网站消息,卫生部公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明显增加,尤其是慢性疾病持续上升,疾病负担日益加重。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8.9%。按2008年人口总数13.3亿推算,当年全国两周患病率累计总人次数达65.4亿。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1.5亿人次。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的结构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调查的两周病例中,新发病例的比例由1998年的61%下降到2008年的39%,而慢性病两周内的病例由39%增加到61%。可见,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数计算)为20.0%。以此推算,全国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病例数达到2.6亿。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近1000万例。其中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病例数增加了2倍,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的病例数增加了近1倍。这也说明全国医药卫生战线所面临的任务与巨大挑战。所以,发展我国的健康管理,是降低慢性病发病率,节约卫生资源,提高人民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这对于人均医药资源不足的我国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目前我国还未行成一个防患于未然的有效的健康管理产业体系。 因此,提高国民“治未病”的感悟意识是降低医疗的关键,只有提高国人对“治未病”的感悟意识,才会有具体的行动,而提高感悟意识的重点则在于行之有效的教育与学习。对国人进行“治未病”的教育,为国人创造学习“治未病”的条件与环境,是一项非常必要的投资,应该被纳入政府预防疾病的投资范围之内。同时,将“治未病”的教育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以推动教育与学习的广泛流传与持久发展,真正将“治未病”的思想与行动植入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内心。少得病,少吃药,发生医疗费用的时间后移,就是减少医疗费用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对国家而言,是资金的节省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储备。 二、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转变 人类文明5000年,人们对健康和病症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其间主要经历了四种模式: ·5000多年前的“神道医学”模式:代表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刚刚起步; ·2500多年前的经验医学模式:代表了人类对健康认识的第一次质的飞跃; ·350多年前理性的(单因单病)生物医学模式:代表了第二次质的飞跃; ·30多年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