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大豆加工业SWOT分析-- 我国大豆加工业SWOT分析 [摘要]基于SWOT理论对我国大豆加工业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面 临环境存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豆加工业的4 种战略和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豆加工业;SWOT;对策 1引言 美国在20世纪50-70年代提出了很多战略分析的工具,比较著名的有 价值链分析、五力分析、PEST分析、波士顿矩阵、SWOT分析等[1]。 既然同为战略分析工具,它们之间肯定相互联系,从内外来看,价值链分析是从 内部进行分析,五力分析和PEST则是外部分析,而波士顿矩阵和SWOT则 是内外结合,相比较来说考虑得更加全面[2]。波士顿矩阵和SWOT分析相 比,前者偏微观,后者偏宏观;前者在企业层面,后者在行业、国家更大层面上 分别具有优势[3]。 SWOT分析法用来确定组织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 劣势(Weakness)、面临环境存在的机会(Opportunity) 和威胁(Threat),从而将企业的战略与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 合[4],即将企业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筛选出来,将最弱的环节和因素剔除出来, 由此清晰地确定组织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不足,了解组织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 于指导组织制定竞争战略意义重大[5]。 2我国大豆加工业SWOT分析 2.1我国大豆加工业的优势 我国大豆加工业经过50多年的摸索实践,发展迅速,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两 方面: 2.1.1榨油技术与工艺水平较高 我国大豆加工业主要以榨油为主,且大部分是初加工处理,大豆加工生产装 备和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国内规模化油脂加工企业的大豆初榨技术目前普遍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油能力在2006年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由传 统低效率的物理压榨工艺,发展到采用先进的浸出工艺,大大提高了食用油、豆 粕的产出率与质量。其中包括蒸煮(保持豆粕蛋白稳定)、膨化(增加产量,对 豆粕质量也有益处)、去皮工艺、粉碎工艺。这些工艺的应用,节约了成本,显 著提高了豆粕蛋白含量以及出油率。目前国内具规模的油脂企业出油率已达到1 9%~20%。技术装备水平有了一定提高。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及挖潜、更 新、改造,许多大豆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推 我国大豆加工业SWOT分析-- 我国大豆加工业SWOT分析-- 行无公害、绿色、有机加工技术以来,很多加工企业设计了闭路或瞬时高温、短 流程工艺技术,保护了环境,杜绝了二次污染,解决了大豆制品的安全问题。 2.1.2建设规模日趋大型化,产能迅猛提升 我国大豆加工业形成了以主产区和沿海港口为主的产业布局,呈现集团化规 模化的特点。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控股公司采取在全国扩张战略,南北相系、大 豆主产区与沿海地区各有设点,实行网络化建设与经营,规模日趋宏大。益海、 中粮、九三、嘉吉(Cargill)、莱宝(Noble)、中纺、邦基(Bu nge)、华农、华良、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华农这十大 集团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铺点,总加工能力非常强大,占据了我国大豆加工业的 主导地位。 在总体建设规模日趋大型化的同时,压榨能力迅猛提升。2007年大豆压 榨量达到3400万吨,比2000年的1977万吨增长72.0%,年均 增长8.1%,占大豆消费总量的比重从73.1%提高到78.7%。豆油产 量从349万吨增至631万吨,增长80.8%,年均增长8.8%;豆粕产 量从1569万吨增至2664万吨,增长69.8%,年均增长7.9%。 同时,大豆食品及深加工业也得到较快发展。 2.2我国大豆加工业的劣势 2.2.1压榨能力过剩,实际压榨量萎缩 很多企业盲目扩张,进行规模建设,由于产能扩张过快,全行业开工率逐年 降低。2000年超过90%,2007年降至44.2%,其中2000吨 /日以上加工厂开工率仅为52%左右,在日产1000吨以下的中小企业 中,半数停产、半停产或者倒闭。虽然目前中国年大豆加工能力达到8147.1 万吨,但实际大豆压榨量不到加工能力的一半。 虽然国内十大集团大豆加工业规模逐渐壮大,产能日益强盛,而且经营态势 良好,但内资企业数目占了国内大豆加工业的大半江山,在内外部环境挤压下, 内资企业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2007年,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 产能为4920万吨,占全国的63.9%,比2000年的90.3%下 降了26.4个百分点;实际大豆压榨量1768万吨,占全国的52.0%, 比2000年的91.0%下降39.0个百分点。同期,外资企业压榨量从 9.0%快速提高到48.0%。 2.2.2精深加工不足,产品单一,自主创新能力弱 我国大豆加工业尚处于以粗加工为主的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