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铁区间暗挖隧道渗漏原因及其治理 摘要:结合广州地铁的施工情况,对地铁区间隧道渗漏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总结其治理措施,对今后地铁区间隧道的防水体系设计及施工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地铁区间隧道;渗漏原因;治理措施 1地铁区间隧道防水设计体系及原则 1.1设计原则 地铁区间隧道的防水设计原则一般为“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即以防为主,以排为辅,刚柔结合,设置多道防线。 1.2防水标准 地铁区间隧道的防水等级为二级,结构不允许出现渗漏现象,表面允许有少量浸渍,但总浸渍面积应在总防水面积的6‰以下,且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中浸渍部位不应多于4处,单个浸渍的最大面积小于0.2m2。 1.3防水结构设计 地铁区间隧道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以减少地下水的渗透;初支结构采用抗渗(S6)混凝土,形成第一道封闭的防水线;铺设全封闭的防水层并预埋注浆管;二次衬砌采用抗渗(S8)混凝土并在达到强度后进行衬砌背后回填注浆;沉降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环向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橡胶条,纵向施工缝采用钢板腻子止水带,并外贴止水带。 2地铁区间隧道渗漏的统计分析 地铁区间隧道渗漏形式主要有点渗、面渗和缝渗等3种,渗漏程度可分为潮湿、慢渗、快渗、急流和高压流等5种,据统计潮湿约占渗漏点总数的85%以上,其余4种形式所占的比例分别小于10%、5%、1%和0.5%。至于渗漏部位,主要为环向或纵向施工缝渗漏,占总数的90%以上,变形缝渗漏约占5%,其余为结构裂缝及其它渗漏。 3地铁区间隧道渗漏的原因分析 3.1结构外防水层破损 地铁区间隧道外防水设计主要为土工布缓冲层(400gm2)+PVC防水板(厚1.5mm)+背贴式分区止水带(宽30mm),采用全封闭形式,主要目的是在迎水面形成一个隔水屏障,将水封堵在结构之外,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由于下列原因而造成破损:①初期支护基面处理不到位,混凝土面凹凸不平、有突出物、清理不干净;②钢筋绑扎时未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使防水板整体性存在缺损;③防水板铺设时与初支基面不密贴,浇筑混凝土时受力破损;④防水板搭接处焊接质量有缺陷。 3.2裂缝的存在 地铁区间裂缝分为规范裂缝和非规范裂缝,前者指设计施工中的变形缝、施工缝等有形裂缝,后者则指因某种原因造成的对结构有害的受力裂缝或工艺裂缝,裂缝的存在是形成渗漏的主要原因。 ⑴施工缝渗漏 a.环向施工缝 安装遇水膨胀橡胶条时未预留凹槽,混凝土表面不平整,使胶条膨胀后不能紧贴混凝土,形成渗漏通道;橡胶条表面涂覆的延缓膨胀保护层性能不稳定,致使其不能发挥作用;橡胶条在浇筑混凝土前已完成膨胀,致使混凝土结构收缩时失去其膨胀能力而形成缝隙;施工缝凿毛清理不符合要求。 b.纵向施工缝 钢板腻子止水带上封条过早被撕掉或受到污染而无法撕掉,使腻子失去作用,无法与混凝土紧贴而形成渗漏缝隙;止水带安装不顺直,边墙仰拱分布不均匀;拱施工结束到拱墙施工期间,未对止水带进行保护,造成破损而无法修补,使其与混凝土间形成了渗漏通道;施工缝凿毛清理不符合要求。 ⑵变形缝渗漏 a.中埋式止水带不易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固定较好,但浇筑中经常产生位移; b.止水带埋设位置偏移,变形管孔离开缝的位置,当结构混凝土收缩时,因其变形能力差,被撕裂而失去防水功能。 ⑶工艺裂缝渗漏 a.在夏季施工的混凝土工程因日夜温差大而形成收缩裂缝; b.使用商品混凝土时,为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在入模前掺水而增大水灰比,故导致干缩裂缝; c.混凝土振捣不当、局部浇筑速度过快、浇筑间歇等因素也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开裂。 4地铁区间隧道渗漏的治理 现场施工实践证明,在进行裂缝和渗漏的治理前,首先应对结构背后进行回填注浆,使浆液在二次衬砌背后扩散、凝结和固化,达到闭塞渗漏通道和加固结构的目的,其次在注浆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裂缝及变形缝和施工缝渗漏的治理,其效果十分显著。 4.1二次衬砌混凝土背后回填注浆 ⑴孔位布置:通常布置在隧道的拱顶位置,单、双线隧道每组浇筑长度分别为7.4m和7.2m,预埋注浆孔分别为2个和4个,渗漏地段则加密,布孔时尽量避开施工缝位置。 ⑵注浆浆液:分为普通水泥和超细水泥两种,先注入普通水泥浆充满初期支护与二衬之间的空隙并堵塞渗漏通道,待水泥浆凝固后再注入超细水泥浆,充分填满水泥浆收缩后的空隙,达到注浆堵水的目的。 ⑶浆液配置:水灰比控制在1∶1~1∶1.5,内掺水泥用量12%的FS-1防水剂和具有微膨胀性的聚丙稀酰胺(掺量为用水量的0.5%~1.0%,拌浆前先溶于水并充分搅拌)。制浆时,将已融合的聚丙稀酰胺缓慢掺入按设计水灰比拌制好的水泥浆中,在自动拌浆桶内充分搅拌。 ⑷注浆压力:注浆压力控制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