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雅安市田家炳中学吴海鹰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意义甚为深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创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问学生内心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展示、交流,将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微笑,多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和孩子们之间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腔热情地鼓励孩子们敢说敢想敢问的积极性。例如,在学期初,我以朋友的身份向学生介绍了自己,并向他们征求意见和建议,如“你们想怎样上数学课?”“怎样鼓励表现好的同学?”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在期中阶段,让每位学生给老师写一封信,说说数学课存在着哪些好与不好的地方,老师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今后怎样改进。实践证明,只有形成这样民主自由的学习气氛,学生才能真正树立起“敢问”的信心,敢于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同学质疑。 表扬鼓励,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好问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好问是智慧的摇篮。具有质疑意识的人,才会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要多一些鼓励性语言,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环境,这不仅能打消学生提问的恐惧,而且能激发起学生再次提问的热情。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有位学生问:“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呢?”我就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得很激烈,有的列算式,有的摆学具,最后抢着说讨论的结果。学生真正明白了余数如果比除数大,就是没有分完,就可以再分一次或几次。我及时表扬了那位大胆提问的学生,并鼓励大家向他学习。这种平时一点一滴的表扬鼓励,就会使学生养成好问的好习惯。 三、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善问要想让孩子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以前填鸭式的教学,就像某些妈妈喂孩子吃饭一样,跟在孩子后面,喂一口,吃一口,到底该怎样吃饭,孩子根本不知道,因为饭来得太容易了。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把知识灌输给明明可以自己探索知识的学生们,既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知识的主人。例如,在教“按比例分配”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六年级某班,人数不超过50人,其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5,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人?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出示这道题后,有个学生向老师提出:老师这道题没有告诉全班具体总人数,能不能按比例分配?这时,老师给予引导:全班总人数应该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全班总人数应该是整数,于是,同学们发现了题中的隐藏条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因为男生的人数只占3份,女生的人数占5份,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一共占8份,而题中的隐藏条件“最多有多少人?”就意味着“全班总人数是8的倍数,同时又是小于50范围内的最大整数”所以,,这个班最多有48人。全班总人数知道后,男女人数便迎刃而解了。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 四、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问在已具有一定的提问愿望和提问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品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提问,课堂教学中随时鼓励学生提问,教学内容结束后留时间让学生提问,下课后鼓励到办公室提问等,保证学生提问的时间。还可以用多种形式,如个人质疑、同桌和小组质疑、口头和书面质疑等,保证学生提问的空间。这样,学生学习就进入了“问”“学”与的良性循环状态,促进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完“时、分的认识”一课后,学生问:“谁知道什么时间时针和分针走成一条直线,什么时间他俩走成直角,什么时间它俩重合?”这个问题一提出来,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因问题难度大,学生们回答不准确。这时我组织学生拨一拨手中的钟表,大家马上得出了答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改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经常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使学生好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善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