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感受高中新课改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启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全国九年义务教育进入新课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世纪之交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直接改变着课程,引领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而且在更广泛意义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影响着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牵动着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全局,担负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新课改的这种综合效应及其深刻影响力,已在先期推行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充分印证。因此,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失时机地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纳入这一历史进程,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2003年3月底,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使我国蓬勃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改革方案,为在我国高中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局面做出了全面的部署。2003年12月22日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经研究,确定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为首批实验省,于2004年秋季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目前这三四个省已实施新课程一个学期。标志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今年参加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四省市学生约有112万人,教师6.3万人,约占全国普通高中当年招生人数的13%。 实验推进规划为: 2004年秋季,4个省(自治区)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参加实验的起始年级学生约占总数的13%; 2005年,8-10个省份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参加实验的起始年级学生约占总数的25%-30%; 2006年,15-18个省份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参加实验的起始年级学生约占总数的50%-60%; 2007年,原则上全国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 用4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一、高中课改的背景(一)高中教育面临的挑战文盲人口数量依然很大,成为国家发展的深重包袱劳动力人口文化素质过低,劳动力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公众科学素养明显低于发达国家高中教育入学率低高中教育遭遇到期空前绝后的人口高峰据统计预测:近3年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将进入高峰期,从2002年起,我国初中毕业生将超过2000万。2005年15—17岁人口将达到7700多万人,2006年7148万,随后慢慢下降,2010年5619万。给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带来新的人口压力,高中教育遭遇到期空前绝后的人口高峰。当前高中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一、高中课改的背景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应试教育的牺牲品2、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3、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高中课改的亮点三、高中课改的变革高中课改的变革高中课改的变革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 语言与文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体育与健康 艺术 综合实践活动 技术 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设置学习领域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 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 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第二外语。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 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 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并能够及时调整,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语文 1英语 1近代民主与专制的较量地理物理 1化学 1稳态与环境多 媒 体 技 术 应 用美术音乐鉴赏艺术与 文化 系列田径运动高中课改的变革课程内容体现社会进步和当代科技发展; 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 关注学生的经验。强调掌握必须传承的经典知识,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内容既要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应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多样化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