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用问题引领课堂创设历史情境 作者姓名:王晓梅 工作单位:天津市第二十中学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第三个年头,我也跟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教学上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在我刚刚走上讲台的时候,恰逢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的历史性时刻。在两年的历史教学中,我一直都在努力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并运用于课堂上。 在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这段时间里,我有了一点心得,贯彻新课改理念就要做到两个转变。第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第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这两点体会,是我在学习新课改理念的过程中,体会最深的,也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思考与实践最多的。在教学中我努力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途径,通过组织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地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以达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习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设想与实际课堂是有距离的。学生对刚接触的知识比较陌生,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但却无从下手。有时在历史情境中表现得比较茫然。作为教师的我也一度束手无策。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体会出学生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领,有目的的进行,而不是无的放矢,只追求形式。所以我在教学中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引领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逐渐摸索出了用问题引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方法。下面我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为例,介绍在课堂上是如何运用问题引领的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达到学习目标的。 首先,本节课是一节常态课,目的是就这种问题引领的方式,进行展示,交流。所以没有运用过多的学生活动,主要是用教师设问,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的方式,完成本课的教学。本课包括两个内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要求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课程容量比较大,而且这两个内容,是资本主义时代到来的前奏曲,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用电脑课件展示出蒙娜丽莎的眼睛。然后提问,“这是什么?”学生一起回答,“是蒙娜丽莎的眼睛。”我继续提问,“眼睛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观察,用来发现世界的。”“从她的眼睛中我们能发现什么呢?”这个问题学生说出了不同的答案。这个问题不需要有统一的答案,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思考。设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让他们在课程开始时就带着这个问题,“究竟她用眼睛发现了什么呢?”通过这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地思考。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开始了课程。第一个问题是文艺复兴。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个名词,如果直接给出概念又会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力。我采取的是这样的方法。先通过课件展示出文艺复兴首先开始的地方,就是意大利半岛的几个城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在课程设计时,我担心这个问题学生不容易思考,毕竟这个问题,专业性比较强。但是,我低估了学生从教材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教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相信学生,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学生,学生的能力,往往是被我们低估的。我们要做的是挖掘学生的潜力,而不是用成人的标准限制学生,束缚学生。 文艺复兴过程的讲解,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然后让学生自己理解文艺复兴。首先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用课件展示出《神曲》的插图,通过地狱与天堂的比较,先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再让同学阅读教材,提问“但丁在《神曲》中将谁放入地狱当中?”在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为什么他将教皇放入到地狱中?”“表达了他对教皇怎样的态度?”学生很容易的就推导出了但丁对教皇的憎恶,对教会的批判。从而理解了,文艺复兴最先将斗争矛头指向了教会。再让学生欣赏一系列名画,第一幅《最后的晚餐》,让学生观察画中人物的表情、神态。然后提问“大家根据画中人的表情,猜想他们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为这幅画配画外音。”学生积极的思考,并且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