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常功率平面热源法同时测定绝热 材料的导热系数λ和导温系数a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1.巩固和深化对非稳态导热理论的理解,更直观地认识非稳态导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学习用常功率平面热源法同时测定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和导温系数a的实验方法和技 能。 3.掌握获得非稳态温度场的方法。 4.加深理解导热系数λ和导温系数a对温度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x=0 x1 x 图1 根据非稳态导热过程的基本理论,在初始温度t0分布均匀的半无限大的物体中,从τ=0 2 起,半无限大的物体表面(即图1中x=0的平面)受均匀分布的平面热源q0(W/m)的 作用,在常物性条件下,离表面x处的温升θx,τ=tx,τ-t0为: 2qx 0() x,aierfc1 2a x 令 2a ierfcξ代表变量ξ的高斯误差补函数的一次积分,即:  ierfcerfcd  τ>0,但x=0时, x1 ierfcierfc0 2a 于是由式(1)可知 2q1 0a(2) 0, 如果分别测定τi时刻,x=0处与τj时刻,x=x1处的温升,根据式(1)和式(2)  x,x 1jiierfc1(3) 2a 0,ijj x, 令1ji(建议本实验中,可以统一将和取为同一时刻,即) ijij 0,ij 于是,由已测定的量可以求出 x1 ierfc1 2a j 的值,从数学函数表可确定自变量 x 1 x1 2aj 1 的值,从而计算出相应于该测试温度范围tt~的平均温度ttt时的导温 0,ijx1,20,ijx1, 系数为 x2 a1[m2/s](4) 42 xj1 将a的值代入式(2),可求出试材的导热系数为 2q1 0a(W/m·K)(5) i 0,i 三、实验装置和测试仪表 t4 t2 t1 t3 Ⅱδ 加热片 Ⅰx1 Ⅲ x1+δ 加热电源 图2常功率平面热源法同时测定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和导温系数a的实验系统 试材Ⅰ、Ⅱ、Ⅲ的材料相同,其厚度分别为x1、δ和x1+δ。试材Ⅰ的长宽是厚度的8~ 10倍。试材Ⅰ和Ⅲ之间放置一个均匀的平面加热片。电加热片用直流稳压电源供电。 在试材Ⅰ的上、下表面中间分别装有铜-康铜热电偶2和热电偶1,用以测试试材Ⅰ上、 下表面的温度t2和t1;热电偶3和热电偶4则分别用来测试试件周围的温度环境t3和试材Ⅱ 的上表面温度t4。 由于采用对称加热面方法,平面热源的热功率实际为总加热功率的一半: U2 q[W/m2](6) 02RF 式中,U为加热电压;R为加热片电阻;F为加热片面积。 四、实验步骤 1.测出试材Ⅰ的厚度x1[m]。 2.安装热电偶及试材。将热电偶2和1分别贴在试材Ⅰ的上下表面中间位置处,热电偶3 贴在加热片的边上,热电偶4贴在试材Ⅲ的上表面中间位置。组装好试材,罩上有机玻 璃罩。 3.仔细检查各接线线路和热电偶测量线路。 4.记录实验箱编号、加热片电阻R、加热面积F以便计算平面热源功率。记录t2测点距热 源距离x1,记录初始时刻的t1、t2、t3、t4; 5.打开直流稳压加热电源,调节加热电压,其中,编号为1、2、9、10的实验箱加热电压 为15V,其余实验箱加热电压为20V,给加热器上电并开始计时。 6.加热过程中监测绝热材料顶端温度测点t4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发生变化,则满足半无 限大物体导热的规律,每隔2分钟记录一组四个温度值t1、t2、t3、t4,共记录10组。 五、预习要求 仔细阅读实验指示书,弄清楚的计算方法;复习一下非稳态导热问题的理论分析和数值 解法,分析λ和a对非稳态导热过程的影响。 六、实验报告 1.实验装置系统简图。 2.根据实验过程中计算机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计算τ=600s和720s时的导热系数λ和导 温系数a。 3.根据实验结果画图:(1)热源温度t1和距热源x1处温度t2随时间τ的变化关系曲线;(2) 导热系数λ随时间τ的变化曲线;(3)导热系数a随时间τ的变化曲线。并结合物性和 导热机理对(2)和(3)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4.根据半无限大物体非稳态导热理论解,结合实验条件(x1,q0,τ等参数均取本次实验值), 作图分析λ和a值对非稳态导热过程的影响:(1)固定λ,改变a(a取不同的量级), 研究a对t2~τ温升曲线的影响;(2)固定a,改变λ(λ取不同的量级),研究λ对t2~ τ温升曲线的影响。 附:高斯误差补函数的一次积分表 xierfc(x)xierfc(x)xierfc(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