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1期总第241期商业经济与管理No.11Vol.241 2011年11月JOURNALOFBUSINESSECONOMICSNoV.2011 基于风险导向的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应用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案例分析 王清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风险是实现目标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形成实际结果与预期目 标的差异。内部控制是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控制,从而帮助实现企业 目标的过程。担保是对偿还债务的一种保证,担保业务属于高风险经济活动,很多企业因担保陷 入诉讼,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为防范担保业务风险,企业应加强担保业务控制。文章基于风险导向 的内部控制理念,构建了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分析框架,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担保业务流程及其主 要风险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风险导向;担保业务;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154(2011)11005209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担保是对偿还债务的一种保证:“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 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的,可依照规定设定担保。”[1]担保可分为贷款担保、贸易担保、租赁担保、发行债 券担保、票据担保、工程担保、商业信用担保、纳税担保等很多种类。本文所研究的担保指债务担保,即企业 作为担保人按公平、自愿、互利原则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承担相应 法律责任的行为。担保主要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等形式,实践中多采用抵押和质押。 债务契约是一种高风险契约,债权人为防范风险,通常会要求债务人或第三方提供担保,特别是那些 高风险债务契约。Merton,Robert(1992)研究发现银行对高风险贷款项目将提出担保要求,而且其担保贷 款利率显著高于非担保贷款利率[2]。Schich,Sebastian(2009)发现对于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资产流动性 差、资产负债率高、资信评级低的企业,银行通常要求其提供更多的担保[3]。担保业务是一种高风险经济 活动,Marrison,Chris(2001)尝试着建立模型,对担保业务风险进行衡量[4]。袁楠(2010)将最优化理论应 用于担保风险管理,分析了担保期内影响控制决策的因素,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并给出了制定担保风 险最优控制策略的建议[5]。石立敏(2010)认为担保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政策法规风险、信息不 对称风险等,操作风险中要充分重视人的道德风险[6]。敖慧(2007)提出了信用担保风险传导的概念,描述 了信用担保风险的传导路径,并从风险管理环境、风险管理目标与政策设定、风险监测与识别、风险评估、 风险定价与处置、内部控制、风险信息处理和报告、后评价和持续改进八个方面构建了信用担保全面风险 管理体系[7]。 收稿日期:2011-04-11 基金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资助项目“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研究”(2009079) 作者简介:王清刚(1970-),男,安徽淮北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内部控制、会计准则、会计理 论等研究。 第11期王清刚:基于风险导向的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应用研究53 纵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担保业务风险分析和应对的文献很多,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也不少,但大多 泛泛而谈,鲜有能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更少有深入到具体可操作层面的应用研究。本文站在 担保人立场,基于风险导向和内部控制视角,研究担保业务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研究角度新颖,针对性 强,有一定的实践价值。2009年1月,美国内部控制委员会(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 Tread-wayCommission,简称COSO委员会)发布《监督内部控制系统的指南》(GuidanceonMonitoringInter- nalControlSystems),指出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需要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理念[8]。为加强担保业务管理,防范 担保业务风险,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第12号———担保业务》,全面植入风险导向的管控理念[9]。 二、加强担保业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担保业务属于高风险经济活动,频频爆发的担保诉讼使很多企业遭受重创。陈宏(2006)研究发现我 国上市公司涉及担保的公司数量多、担保金额大,涉诉担保、违规担保逐年增加,并存在大量恶意担保行 为[10]。有些上市公司恶意为母公司提供担保,成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一种手段;很多企业相互担保, 形成“担保圈”,担保链的断裂造成所涉及企业剧烈振荡,陷入担保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