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影响分析 国民经济学金霞2120040125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机构、个人来到中国进行投资。近几年,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更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景象。国际知名企业在中国都相应设立了研发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国际接轨。然而,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自主研发却发展地不尽如人意。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需要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因此在跨国公司在华纷纷设立研发机构之际,我们应该奋起直追走出我们自己的民族之路。 关键字:跨国公司、研发、自主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同时由于中国政府的努力和中国人民的辛勤建设,中国投资环境得到了不断的改善。正是鉴于此,中国正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重要战略地和目标地。为了寻求在中国的长期发展,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450多家在华投资并设立了分支机构,累计设立各种分支机构3000多家。成立地区总部,集中经营管理已成为很多跨国公司进一步扩大在华事业的必然要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外资研发中心约750家。 外资研发中心对中国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提高中国的整体技术水平,缩短中国由消化吸收成熟技术向研究开发先进技术的进程,加速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同时还形成了中国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中国国内申请与授权专利数量情况 年度/季度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1-3月申请数量20539625123827894338315790925授权数量11208814958815132817161945741可以看出企业研发的总体趋势呈上升趋势,从2002年数据开始每年都出现了可喜的增长,尤其在近两年增长势头更加猛烈。科研机构、企业、大专院校的研发热情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根据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的研发费用支出做一个线性回归分析,假定外资企业的研发费用支出为自变量,中国企业的研发费用支出为因变量,所做出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为a=360.917,b=2.300321.那么也就是说跨国企业的中国研发为中国企业带来了积极的效应。推动了中国企业从事自主研发。 然而,就此认为跨国企业的中国研发只会给中国的经济,自主研发带来激励作用是片面的。事实上中国并未成为跨国公司的研发重地。根据商务部2004年调查显示,有61%的跨国公司有意继续扩大在华研发方面的投资。但技术控制尤其是核心技术的控制仍然是跨国公司制胜的秘密武器。在外资研发机构迅速增加的同时,跨国公司正从多方面开展对华的技术控制,国内企业吸收外资技术的渠道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畅通。有调查显示,82.35%的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认为开发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是比较重要的因素,认为产品本地化改良比较重要的占76.47%。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将54.29%的投资投入到应用研究方面,31.79%投入到开发工作,13.92%投入到基础研究中。比较1997年美国企业界在这三个方面的投入,比例则为6%,22%,72%。因此,国内的研发机构无法或很难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研发获得所希望得到的产品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跨国公司的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外方技术人员的手中,国内技术人员难以接触。例如上海贝尔公司目前产品的国产化率大约为70%,但其电脑芯片一直从其母公司进口,始终不能国产化。 目前,跨国公司中国研发带来了严重的技术市场控制、垄断和国内科研技术人才的流失问题。 跨国公司的中国研发带来了技术市场垄断问题,外资研发吸附力加深了国内产业的技术依赖。目前,跨国公司正通过技术控制不断加深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跨国公司通过设立研发中心,将产业链竭力向上下游延伸,其强劲的吸附力强化了跨国公司对中国产业的整体控制;而且一些行业(特别是汽车行业)的中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合作过程中没有通过引进、消化、创新把这些技术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加深了中国相关产业各环节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 在以上的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跨国公司在国内外申请和被授权的专利中发明知识展了其中很小的量。也就是说真正的研发或是能为企业/国家带来突破是发展的创新并没有在中国形成气候。中国企业的研发水准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浅层次。看似如火如荼的科技创新市场并未真正从根上提升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现在只能说这位中国企业生上了一根要注重研发的筋。 当然,当前跨国企业的中国研发所带来得另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人才争夺日趋激烈。 如果说外企在华设立生产中心还在分“市场销售蛋糕”,那么其研发中心的到来,更大的威胁在于国内的“创新人才蛋糕”被瓜分。在华外资研发机构中除少量高级研究人员来自国外,为更好实现本土化经营和研发,充分利用中国各类高科技人才,跨国企业纷纷都将视野撒向中国各科研院所和高校。如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