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金相法渗层厚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渗碳、渗氮工艺及渗碳后热处理的组织特征。 2)掌握金相法测定渗层深度的方法。 二、原理概述 渗碳是将钢件置于渗碳介质中,加热到单相奥氏体区,保温一定时间使碳原子渗入钢件 表面层的热处理工艺。渗碳的目的是使钢件获得硬而耐磨的表面,同时又使心部保持一定的 韧性和强度。对于进行渗碳的钢材是碳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小于0.3%的低碳钢和低碳合金 钢,渗碳后的工件主要用于受严重磨损和较大冲击载荷的零件,如齿轮、曲轴、凸轮轴等。 渗碳温度一般取860~930℃,不仅使钢处于奥氏体状态,而又不使奥氏体晶粒显著长大。 近年来,为了提高渗碳速度,也有将渗碳温度提高到1000℃左右的,渗碳层的深度根据钢 件的性能要求决定,一般为lmm左右。按照渗碳介质的状态,可分为固体渗碳、液体渗碳 和气体渗碳三种,常用固体和气体渗碳。 渗氮又称氮化,是指向钢的表面层渗入氮原子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表面层的硬度与耐磨性以及提高疲劳强度、抗腐蚀性等。传统的气体渗氮是把工件放入密封容器中,通以流动的氨气并加热,保温较长时间后,氨气热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不断吸附到工件表面,并扩散渗入工件表层内,渗入钢中的氮一方面由表及里与铁形成不同含氮量的氮化铁,一方面与钢中的合金元素结合形成各种合金氮化物,特别是氮化铝、氮化铬。这些氮化物具有很高的硬度、热稳定性和很高的弥散度,因而可使渗氮后的钢件得到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抗咬合性、抗大气和过热蒸汽腐蚀能力、抗回火软化能力,并降低缺口敏感性。与渗碳工艺相比,渗氮温度比较低,因而畸变小,但由于心部硬度较低,渗层也较浅,一般只能满足承受轻、中等载荷的耐磨、耐疲劳要求,或有一定耐热、耐腐蚀要求的机器零件,以及各种切削刀具、冷作和热作模具等。渗氮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目前生产中多采用气体渗氮法。 1.渗碳工艺 将渗碳件置入具有活性碳气氛中加热到860~930℃,保温一定时间,再将渗碳后的钢 件按照性能要求不同,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有直接淬火、一次淬火和二次淬火三种。 2.渗碳及渗碳淬火后的金相组织 钢在渗碳后因冷却方式不同,可得到平衡状态的组织或非平衡状态的组织。 (1)平衡状态的渗碳组织、 钢渗碳缓冷后的显微组织符合铁一碳平衡相图,表面到中心依次是过共析区、共析区、 亚共析区和原始组织(图1是20钢渗碳后的平衡组织)。渗碳的过程是碳原子在γ-Fe中 的扩散过程。 图1.20钢渗碳后的平衡组织(100×) 1)过共析区。这是渗碳零件的最表面层,该区碳的质量分数一般为0.8%~1.12%,其组织为珠光体+网状二次渗碳体。’ 2)共析区。由表面过共析区往心部就是共析区,该区碳的质量分数一般为0.77%,其 组织为珠光体。 3)亚共析区。由共析区往心部紧接着是亚共析区,该区的碳含量由表及里逐渐降低, 直至过渡到心部原始成分为止,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越接近心部,铁素体量 越多而珠光体量越少。 4)心部。该区是渗件的原始组织,对于低碳钢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 (2)非平衡状态的渗碳组织 渗碳改变了零件表面层的含碳量,但为了获得不同的组织和性能而满足渗碳件的使用要 求,还必须进行适当的淬火与低温回火处理。零件渗碳淬火后,由于淬火工艺和材料等有差 异而得到不同组织。但自零件表面至心部的基本组织为:马氏体+碳化物(少量)+残留奥氏体马氏体+残留奥氏体马氏体心部低碳马氏体(或托氏体、索氏体+铁素体),图2为20钢经渗碳后1100℃高温淬火回火的组织:粗大针状马氏体+大量残留奥氏体,此类组织在工件中是不允许存在的。、 渗碳零件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淬火后的组织,因此在渗碳件的质量检查中,规定了淬火马 氏体针粗细、碳化物分布特征、残留奥氏体数量以及心部游离铁素体含量的金相组织检验标准。渗碳零件正常热处理工艺采用不完全淬火+低温回火,淬火后的组织通常应为:渗碳层中有适量的粒状碳化物均匀分布在隐针(或细针)状回火马氏体基体上(图3),另有少量(<5%)残留奥氏体,心部为低碳马氏体或托氏体与索氏体,不允许有过多的大块状铁素体。 图2渗碳后高温淬火回火组织400×图3渗碳件正常淬火组织400× 3.渗层深度的测定 测量渗层深度可用显微硬度法和金相法。 金相法是将渗碳件制备成金相样品,在显微镜下通过测微目镜测量。渗碳层的深度:对于合金渗碳钢是从表面测量至刚出现钢材的原始组织为止;对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从表面测量至过渡层的1/2处为止(碳的质量分数约为0.45%)。 渗氮层的深度:在放大100倍或200倍的显微镜下,从试样表面沿垂直方向测至与基体组织有明显的分界处的距离,即为渗氮层深度。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金相显微镜(带测微目镜)、砂轮机、镶样机、抛光机等。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