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紫外-可见光谱操作使用介绍基本知识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当产生紫外吸收的物质为未知物时,其吸收强度可用表示: A=吸光度 c为100ml溶剂中溶质的克数 l=光程(cm) 选取溶剂需注意下列几点: 1)当光的波长减小到一定数值时,溶剂会对它产生强烈的吸收(即溶剂不透明),这即是所谓“端吸收”,样品的吸收带应处于溶剂的透明范围。透明范围的最短波长称透明界限。 2)样品在溶剂中能达到必要的浓度(此浓度值决定于样品摩尔吸收系数的大小)。 3)要考虑溶质和溶剂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一般溶剂分子的极性强则与溶质分子的作用强。因此应尽量采用低极性溶剂。 4)为与文献对比,宜采用文献中所使用的溶剂。 5)其它如溶剂的挥发性、稳定性、精制的再现性等。 基本原理分子的电子状态能约为8.38×104~8.38×105(J/mol)(4.19×105相当于286nm处发生紫外吸收) 分子振动能约为4.19×103~2.09×104(J/mol),分子转动能约为419~41.9(J/mol)。 虽然每项能量不同,且有一定的变化范围,但其变化均是量子化的。由上可见,分子从电子基态跃迁到电子激发态的∆E远大于振动能级,转动能级的∆E。因此,电子跃迁所吸收的电磁波是吸收光谱中频率最高的,即紫外可见光. 紫外吸收谱带的形状 紫外吸收谱带之所以是较宽,纯的形状,这可通过下图加以说明。以双原子分子为例 位能曲线上的横线表示振动能级(转动能级未表示)。分子吸收电磁波能量后,电子从基态s0跃迁到激发态,其同时伴随有振动能级的跃迁,跃迁时核间距离保持不变(Franck-Condon原理)。它们和原能级(s0,v0)之间的能级差分别为I、II、III。由于此时还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以围绕I、II、III,有一系列分立的转动能级跃迁谱线(图a),这种谱只能在稀薄气态下测得,当气态压力增大,即浓度增大时,转动能级受限制,形成连续曲线(b),在低极性溶剂中测定紫外吸收,还能保留一些紫外吸收的精细结构(c),在高极性溶剂中作图,精细结构完全消失(图d)。 多原子分子电子能级跃迁的种类 有机化合物外层电子为:σ键的σ电子;π键的π电子;未成键的孤电子对n电子,它们所可能发生的跃迁,定性地可用下图表示。 基本术语 a.生色团(chromophore):产生紫外(或可见)吸收的不饱和基团,如C=C、C=O、NO2等。 b.助色团(auxochrome):其本身是饱和基团(常含杂原子),它连到生色团时,能使后者吸收波长变长或吸收强度增加(或同时两者兼有),如:OH、NH2、Cl等。 c.深色位移(bathochromicshift):由于基团取代或溶剂效应,最大吸收波长变长。深色位移亦称为红移(redshift)。 d.浅色位移(hypsochromicshift)由于基团取代或溶剂效应,最大吸收波长变短。浅色位移亦称为蓝移(blueshift)。 e.增色效应(hyperchromiceffect)使吸收强度增加的效应。 f.减色效应(hypochromiceffect)使吸收强度减小的效应。 各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B.含非共轭烯、炔基团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都含π电子,可以发生π→π*跃迁,其紫外吸收波长较σ→σ*为长,但乙烯吸收在165nm、乙炔吸收在173nm。因此,它们虽名为生色团,但若无助色团的作用,在近紫外区仍无吸收。 C.含不饱和杂原子的化合物 在这类化合物中,σ→σ*、π→π*属远紫外吸收,n→σ*亦属远紫外吸收,不便检测,但n→π*跃迁的吸收波长在紫外区,可以检测。虽然n→π*的跃迁为禁阻跃迁,吸收强度低,但毕竟其吸收位置较佳,易于检测。因此,在紫外鉴定中是不应忽视的。 含有共轭体系的分子 A.共轭体系的形成使吸收移向长波方向共轭烯吸收的计算值注意:用上述规则进行计算时,有计算误差较大的例外情况。当存在环张力或两个烯键不处于同一平面而影响共扼体系的形成时,计算值都偏离实测,菠烯即是一例: 因两个环的张力,提高了电子基态的能量。共轭醛、酮紫外吸收(K带)的计算α,β-不饱和酸、酯一些共轭羧酸的UV吸收: 化合物实测值(ε×104)计算值 CH2=CHCO2H200(1.0) CH3CH=CHCO2H205(1.4) =CHCO2H220(1.4)222(217+5) CH3(CH=CH)2CO2H254(2.5)256(30+18+208) CH3(CH=CH)3CO2H294(3.7)286(60+18+208) CH3(CH=CH)4CO2H332(4.9)316(90+18+208)芳香族化合物烷基苯 烷基无孤电子对,但它的超共轭效应使苯环B吸收带略有深色位移,对E吸收带效应不明显。 苯环上有-CH2OH、-(CH2)nOH、-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