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工商管理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长效机制研究 一、产学研的内涵及本研究的核心 产学研的概念众说纷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我们选取两个典型的定义对产学研的内涵和本质进行探讨。根据厦门大学学者潘懋元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论述,“学”是知识传承、“产”是知识应用,“研”是知识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本质即怎样搞好知识传承、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或者更具体的说,即如何通过借助产和研这两类主体的力量,帮助教育机构更好的搞好知识传承。这是广义的产学研的内涵。 而狭义的产学研是指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核心,在政府、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的大力支持和协同下,以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为基本原则,按照一定的机制和规则进行合作,形成某种联盟乃至独立的实体,合作开展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人才培养、仪器设备共享、信息获取等活动,以推动科技进步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1]。由以上两个定义可知,无论是广义的产学研还是狭义的产学研,在产学研这一现象或行为中,都离不开合作二字。因此,产学研的本质即一种合作行为,通过各方的合作来达到既定的目标,形成多分共赢。 由此,本研究将紧扣合作行为这一本质,来剖析工商管理类专业产学研合作中的问题及对策,这是本研究的重点和核心所在。通过对合作行为的解析,探索让产学研合作实现常态化、效率化、规范化的各类保障机制。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的技术创新与企业、市场需求脱节,技术成果转化难;各方缺乏长期合作的目标基础;利益与成本、风险分担不合理,由于成本高而直接收益小,外部机构不愿参与,或出于商业保密的考虑拒绝高校深度参与;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产学研合作由于其特有的专业特点,与工科产学研合作相比存在着更大的先天劣势,详见表1。 表1工商管理类专业产学研合作与工科专业产学研合作的比较 比较项目工商管理类产学研合作工科产学研合作目标目标较含糊,多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标较明确,多有具体的项目为依托资源互补性资源互补性较差资源互补性好,各方特点和优势明确效益成果不易分辨,见效慢成果明确,见效快退出成本退出成本低有一定的退出成本 从上表可以看出,众多因素导致工商管理类产学研合作中企业方参与意愿较低,产学研合作多流于形式。 三、产学研合作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保障机制 1、产学研合作系统的构成要素 产学合作系统的优化在于通过对产学合作要素进行系统、主动、清晰的控制,使要素及要素结构优化,使产学合作的影响因素处于最佳状态,实现产学合作的目标。 本文认为,产学研合作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具体来说,产学研合作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由合作动机、合作行为、内部能力、外部环境、合作绩效五个方面构成。其中,合作动机直接决定了合作行为是否会发生,而企业的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又会在其中进行调节,和动机一起共同决定行为发生的程度,合作后的绩效则形成反馈,影响合作行为的持续性。 合作动机 合作行为 内在条件 外部环境 合作绩效 反馈 反馈 图1产学研合作系统的构成要素 合作动机与合作目标 动机是行为产生的直接驱动力,对行为后果的期望则成为行为的目标。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参与双方的动机直接影响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行为动机方面,由于学、研方和企业方分属非盈利性组织和盈利性组织,因而具有先天的分歧。但这并表示合作因此无法进行,不管动机如何,只要双方在目标上,即合作能够达到的效果和状态上具有一致性,那么合作就可以产生。因此,产学研合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即如何在目标方面形成共识。 合作的内在条件 合作的动机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希望获取对方的资源。各方的资源特点及其互补性、1+1大于2的双赢结果、 合作的外部环境 任何产学合作都不是孤立的活动,它需要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谢园园等(2011)的研究发现,政策环境的支持主要包括政府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的科技公共服务,这在企业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0]。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21]。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程度也会影响企业产学研合作行为的发生以及合作模式的选择。 企业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受以往产学研合作程度和政策环境支持程度的普遍影响,因此,主要是外部环境驱动,而非内部能力驱动。拥有长期稳定合作对象并获得政府科研经费支持的企业更倾向于采取交互程度比较高的合作模式,包括联合开发、人才培养、咨询服务、非正式交流等。政府的经费支持降低了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风险成本,而产学研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入又使知识技术转移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因此促使企业愿意采用更积极更活跃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谢园园等(2011)从企业的视角,根据2008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229家创新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