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保护性耕作小麦大幅增产原因浅析 今年我省保护性耕作小麦喜获丰收,各地测产表明,普遍增产幅度较大,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41.9万亩,约计增产小麦1.6万吨。 一、小麦测产情况 按照省农机办的要求,昌邑、章丘、莱州、临朐、高青、阳谷6个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县,麦收前分别邀请农业专家进行了测产。根据测产报告统计,示范区水浇地保护性耕作小麦平均单产449公斤,高产地块达511.8公斤,较传统种植对比田平均增产8%;丘陵旱薄地保护性耕作小麦平均单产297公斤,高产地块达385公斤,较传统种植对比田平均增产23%。6月12日,省农机技术推广站邀请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潍坊市和高密市农业局等5位专家,对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高密市姜庄镇李仙村100亩保护性耕作示范田(潍麦10号小麦)进行了测产,亩产达571.9公斤;仁和镇翻身庄村500亩保护性耕作示范田(烟农23号)亩产达571.4公斤,传统耕作对比田测产结果为480.8公斤,保护性耕作示范田比传统耕作对比田增产18.8%。6月1日,岱岳区农机局邀请农业专家,对承担的省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进行了小麦测产,马庄镇平家村保护性耕作示范田亩产566.7公斤;马庄镇土门村保护性耕作示范田亩产达614.3公斤,比常规播种对比田增产13.7%。另据报告,平邑县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的小麦,亩产达到471.2公斤,较传统种植的小麦增产15%;东平县保护性耕作小麦亩产495公斤,比对照田增产5%;周村区从测产和部分农户实际称重看,土质好的地块平均亩产480公斤,个别地块亩产近550公斤,中等地块平均亩产370公斤,土质较差的地块平均亩产320公斤,在同等管理条件下,保护性耕作较常规播种每亩增产40-60公斤;博山区山旱田对比试验,保护性耕作小麦测产为438.4公斤,常规耕作小麦测产为323.7公斤,增产幅度高达35%。 二、保护性耕作大幅增产原因分析 从往年看,保护性耕作小麦平均增产6%左右,但今年从测产和全省各地普遍反映看,保护性耕作小麦长势明显好于传统播种小麦,普遍大幅增产,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抢墒播种,苗全苗齐。去年秋季,我省遭遇几十年不遇的干旱,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即使在无水浇条件、旱情较重的地区,也能抢墒播种,苗全苗齐;而采用传统耕作的许多旱地,因耕、耙等机械作业造成了土壤失墒,导致了小麦出苗不齐,从而影响了产量。 二是免耕播种机趋于成熟,保证了播种质量。随着小麦免耕播种机的不断改进完善,去年用新购进的奥龙、天宇、西旋等免耕播种机,基本无缺苗断垄现象,播种质量明显提高。 三是蓄水保墒,提高了土壤的抗旱能力。小麦免耕播种避免了对土壤翻耕,减少了土壤水分散失;并且秸秆残茬覆盖避免了阳光直射,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2007年4月14日在章丘王官庄旱地检测,0-20cm耕层蓄水量比传统耕作高6.7%。 四是小麦根系发达,苗期生长健壮。去年冬季,我国北方遭遇多年不遇的暖冬现象,气温偏高,降水稀少,水分蒸发量大,土壤失墒严重,但保护性耕作由于有作物残茬覆盖,地温较传统耕作低,且失墒少,化肥又集中深施,麦苗和根系协调生长,从而使保护性耕作小麦根系发达,麦苗强壮而不旺长。在章丘市王官庄试验田冬前调查发现,保护性耕作小麦次生根较传统耕作小麦多3-5条。各地调查普遍发现,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苗期盘墩好,冬前有效分蘖多1至2个,基本没出现旺长现象。而传统耕作因耕翻或旋耕,晾地时间又长,失墒严重,次生根生长发育较差,水、肥供给不足,从而影响产量。 五是秸秆覆盖,小麦抗冻能力强。我省今年3月16日发生“倒春寒”时,由于保护性耕作受秸秆覆盖和土壤水分相对较高影响,地温较传统耕作低,早春地温上升缓慢,因而小麦的生长进程相对推迟,返青时间相对较晚,没有受“倒春寒”影响。而传统耕作的许多地块不同程度受害,造成一定减产。 六是不断培肥地力,增产潜力显现。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而且还增强了土壤的蓄水、保墒、保肥能力,从而使土壤肥力逐年提高。昌邑、章丘等已实施保护性耕作2-3年的地块,地力明显提高,今年增产效果更显著。 七是小麦穗粒数多,千粒重高。免耕播种机采用大小行或大行距宽苗带播种,大行距一般26cm。这样的种植方式改善了小麦冠层内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小麦充分发挥边行优势,从而实现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的目的。不仅如此,由于保护性耕作地温低、保墒效果好,有利于延缓小麦衰老,也是千粒重提高的原因之一。 八是降低株高,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保护性耕作群体结构合理,通风透光条件好,降低了田间湿度,有利于降低株高,并促进茎秆的稳健生长,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今年我省传统播种的小麦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倒伏现象,而保护性耕作小麦,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