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软实力在中国的实践之一――软实力概念 北京大学中国软实力课题组 2009年09月10日15:15来源:HYPERLINK"http://theory.people.com.cn/GB/index.html"人民网-理论频道 编者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作为综合实力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部分,“软实力”注定要受到世人关注;而在“硬实力”影响逐渐式微,文化与价值观的影响力却日渐凸显的时代背景下,“软实力”就表现出空前的重要性。北京大学中国软实力课题组自组建以来,一直专注于“软实力”问题的探索。现在,课题组已经对各层次软实力进行了通彻的理论研究,不仅在中国语境下发展了经典作家的国家“软实力”概念,而且深化、系统化了人们对其他层面的“软实力”的理解。人民网理论频道将独家发布其研究成果,欢迎理论工作者和广大网友一起交流探讨。“软实力”(SoftPower)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在不同时期,约瑟夫·奈对“软实力”做出了多种不同的界定。在1990年发表的“软权力”一文中,他指出,“同化权力(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造就一种情势、使其他国家仿效该国倾向并界定其利益的能力;这一权力往往来自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国际机制的规则和制度等资源。”在2002年发表的“为何再不能单纯依赖军事力量”(“Whymilitarypowerisnolongerenough”)一文中,他认为软实力就是“让别人也想要你所想要”的能力;而在2006年发表的“软实力的再思考”(“ThinkAgain:SoftPower”)一文中,他将这一概念简单地定义为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或者利诱的方式改变他方的行为,从而使己方得偿所愿的能力。另外,在2004年出版的《软实力――世界政治致胜之道》一书以及2006年发表的“软实力再思考”(“Thinkagain:softpower”)一文中,他明确指出软实力的三种主要资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软实力”概念诞生以后,各方反应不一,各种意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概念本身持有疑问。例如,我国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刘建飞教授认为,奈的“软实力”概念不是很严密,其借助了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区分思维,而事实上软件和硬件必须结合起来,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第二类是对“软实力”的功用持怀疑态度,认为它并不像所描述的那样重要。例如,资深政治家约翰·麦克洛依(JohnMcCloy)在谈及国际政治中要关注声望和吸引力时大发雷霆:“国际舆论?我不信国际舆论。唯一要紧的是力量!”美国专栏作家卡尔·托马斯(CalThomas)则表示:“说美国的言行能减少我们敌人的威胁性,这纯属虚构。”第三类是对这一概念持肯定的态度,同意这类实力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的重要意义,并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拓展和深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三类反应占据主流地位。当然,认识到“软实力”概念的重要意义的人,在对于软实力的本质内容的看法上也还是立足点不一,或者各有侧重,从而存在分歧。由于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具有不同的民族的性格气质,中国学者倾向于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界定“软实力”概念。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认为,“软实力是一国的内外政治动员能力,即对国内外硬实力的调动和使用能力。”这种看法不仅强调了软实力对外的维度,也包含了其对内的维度。还有观点认为,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认同力、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吸引力、基本路线和发展战略的执行力、国民的凝聚力、民族的创造力、文化的感召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等。这种观点表现出更强的内向性。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认为,美国目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所以约瑟夫·奈在提出和论述软实力时更多地是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美国学者这样看有一定道理,符合美国的国情。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讨论软实力可能一方面要着眼于国际关系,另一方面要更多地着眼于国内发展。另外,从民族的性格和气质上看,一般而言,中国人更为内向或曰内倾,而美国人性格更加外向。古代的中国经济繁荣,文化昌明,周围没有可与匹敌的国家,中国人因此而自诩“天朝上国”。但是,这种突出的优势也并没有催生出中国人外向的性格,更没有因此而寻求对外扩张,恰好相反,它却造就了人们精神上的内向性。于是,在探讨软实力时,在“反求诸己”精神的指导下,国内学者不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