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女性劳动参与率指女性经济活动人口占女性劳动适龄人口的比例,反映女性人口参与市场 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女性劳动力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各国的经济文化不同,女性劳动 参与率也不同。我国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女性劳动参与率也随之发生变化,并反映出女 性劳动群体市场上的供给特点。一、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水平较高,但总体上比男性 劳动参与率低我国的劳动参与率整体水平比世界水平要高,比最不发达的国家,亚洲, 以及拥有共同文化背景的日本和韩国也要高。从性别来看,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一直高于 男性,而且仍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 较高,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较低,致使发展中国家的各类人口的劳动参与率较高。而我国 女性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已经大大超越了最不发达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从表1的数据可 以看出,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在2000年为8O.8%,比世界总体水平6O.7高19个百 分点,在所列举的国家和地区中,女性劳动参与率位居第二的是最不发达国家,为65.8, 我国的数据高出其14个百分点 二、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黄金劳动年龄范围内 从时间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女性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总体水平明显呈下降趋势。从表 1可以看出,我国15—6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从1995年8O.4降到2000年的8O,预计到 2010年要降到77.6%。由表2可以看出,15—19女性劳动参与率下幅度大,主要原因是,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对高素质结构劳动力的需求, 以及高学历者的较高工资收入等,造成女性就业年龄推后,女性青年劳动参与率下降。此外, 尤其注意25—49岁黄金劳动年龄范围内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化。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 2539岁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均超过9O。而日本女性1990年该组劳动参与率在6O左右, 韩国女性不超过5O。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25—39岁女性劳动参与率仍高于其他 国家和地区,但该范围内各年龄组均下降3左右。这一点城市女性表现尤为明显,两次人 口普查之间的十年问,25—49岁这个年龄范围内,各年龄组劳动参与率下降幅度均高于 1O%,3O一34岁这个年龄组中劳动参与率下降了11 三、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呈倒“U”形 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呈倒“U”形,即青年和老年时期劳动参 与率较低,25— 55岁年龄段劳动参与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所呈形状比较复杂, 多数国家和地区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呈“M”型,也有一些国家呈倒“U”形。在“M” 形周期中,15岁一2O岁年龄段,劳动参与率迅速上升,形成了第一个高峰,2O岁以后, 由于婚育而退出劳动力市场,劳动参与率下降,形成第一个低谷。孩子长大以后,大约在 35岁左右,劳动参与率再次上升,形成第二个高峰;50岁以后,劳动参与率一直呈下降趋 势。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虽在总体水平上比男性低,但一般不存在结婚、育儿对劳动力供给 的影响,不存在一些国家“M”形曲线所示的变动规律。 四、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城市总体水平比农村低 比较城乡女性劳动参与率,城市女性劳动参与率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农村女性劳动参与 率。]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显示,城市女性劳动参与率为66.4,而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率 为76.1,两者差距将近1O,而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城市女性劳动参与率为59.3, 而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率为77.8,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从全国劳动力的行业和职业分布 来看,女性劳动力多集中在第一产业内部,从事二、三产业的女性劳动力在同性别劳动力所 占比重普遍低于男性比重。在第一产业内部,农村女性劳动力是我国农业发展主要的承担者。 根据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全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为4.34亿人,其中男性为2.O亿人、 女性为2.25亿人,分别占从事农业劳动力的48.2和51.8,从事农业的女性劳动力比 男性劳动力多 0.16亿人,高出3.56个百分点。对比两次人口普查资料也可看出,农村女性劳动参与 率直线上升,而城市女性劳动参与率明显下降 五、结论和建议 劳动参与率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比率范围内,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 家采纳的观点。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较高。而且,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我 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城乡之间差别悬殊,这已经给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一系列 负面影响。首先,我国女性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即降低了人口的生产性,又加速了 人口红利的消失进程,从而减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人口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 素之一,并且与经济增长之问是正相关的关系。在考察人口因素时,主要考察人口数量和人 口质量。人们普遍认为,在一定时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