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析近代以来日本连续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摘要】日本是中国的邻邦,然而近代以来日本曾两次大规模 地入侵中国,对中国奉行战争政策,其原因有:日本具有军国主 义传统;弱肉强食的国际化背景;战争冒险的一再成功助长了日 本军国主义。 【关键词】近代日本;连续发动侵华战争;军国主义 日本与中国虽有远古友好,但近代以来却纠葛不断。从1874年 日本侵略台湾开始,中国就不断遭到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 人民蒙受巨大的灾难,并一步又一步的打断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步 伐。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日本对中国采取战争政策的原 因,通过分析,有助于我们以史为鉴,更好的服务现在。 一、日本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有限的国家,仅37万平方公里,其中85% 的面积为山地,呈狭窄形。而且资源极为匮乏,但就这样一个地狭 资源少的国家在曾多次入侵朝鲜、中国,同中朝两国人民为敌,使 日本成为近代最富侵略性的国家之一。 (一)历史上日本曾多次与中朝交恶。 历史上日本对朝鲜发动过四次大规模的入侵行动,两次侵华战 争,这充分证明日本人尚武,好战的本性。 第一次侵朝战争:4世纪中期,当时朝鲜半岛正值高句丽、百济、 新罗三国鼎立,百济想借日本对抗两国,结果引狼入室。经过战争, 日本迫使百济臣服成为朝贡国。此后,随着大和国的日益强盛,日 本进一步控制百济和新罗。 第二次侵朝战争:7世纪中叶,朝鲜半岛纷争升级。655年,高 句丽与百济联合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百济请求日本援助。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开始由农奴制向封建制转化。为了转移国内守 旧势力的锋芒和人民群众的不满,扩大在朝鲜半岛的影响,日本借 机出兵朝鲜半岛。 第三次侵朝战争:其发动者是赫赫有名的丰臣秀吉。丰臣秀吉是 彻底的扩张主义者,面对日本孤悬海外的生存空间,他梦想有朝一 日能够染指东亚大陆,迫使朝鲜、菲律宾和中国等地向日本朝贡。 1591年16万日本陆军从斧山登陆,战火熊熊燃烧。 第四次侵朝战争:日俄战争后,日本强迫朝鲜政府承认“保护条 约”,并设“统监”统治日本。1910年正式吞并了朝鲜。 第一次侵华战争:日本趁朝鲜国内战争之机袭击中国船只,挑起 中日甲午战争。 第二次侵华战争:日本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转移国 内人民的视线,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乘英美帝国主义困难重重之 际,发动了一次次侵华战争。如果要对这一奇特现象执意进行探究 的话,或许可以归结为:日本人好战。 (二)武士道全民化、神道教政治化、天皇宪法化。 首先,武士道与日本军国主义是密不可分的。 武士是日本封建庄园经济时代的一个特殊阶层。明治维新后,武 士阶级渐趋灭亡,但武士道精神却流传至今。其精髓是“忠义尚武”, 在行为上表现为:剖腹自杀。武士道既是日本武士的人生观和世界 观,又是武士应尽的义务和职责,讲究勇武精神,崇尚和重视主从 关系,强调复仇和殉死。它超越理性,不辨是非,只倡导为主君献 身。1890年,天皇发布《教育敕语》,要求国民在国为“忠臣”,在 家为“孝子”,象武士一样“忠君爱国”,把原来只适用于武士阶层 的武士道扩大为适用于全体日本国民,使具有军国主义内涵的武士 道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 20世纪30年代后,武士道又与法西斯主义结合起来,成为日本 政府鼓吹绝对效忠天皇和对外扩张的精神武器,从而使日本法西斯 具有更加疯狂的侵略性与野蛮性。 其次,政治化的神道教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 从6世纪中叶开始,神道教吸收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佛教的 某些教义,糅合成适合统治阶级需要的佛神合一的宗教。明治政府 成立后,为维护天皇的权威和地位,改革维新派将神道教推向前台, 成为国家宗教。1868年,天皇颁布《神佛分离令》,使神道教完全 脱离佛教而独立,并被尊为唯一国教,并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强行灌 输,神道教完全控制了日本国民的精神,使大部分日本民众在军国 主义的驱使下,自觉走上为其卖命的不归路。 第三,天皇宪法化,确立天皇权位的至高无上。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就使天皇制近代化、法律化, 并赋予天皇极大的权力。通过宪法,天皇掌握至高无上的大权,而 不负任何责任。特别是关于军队、外交等方面的规定,使军队成为 天皇手中的玩物,天皇可以任意发动对外战争。天皇权力地位宪法 化,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弱肉强食的国际化背景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就派使节团去西方“取经”。日本在列强 的“言传身教”中领悟到:强权就是公理。日本统治集团决心以欧 美列强为样板,跟他们一样去横征暴掠,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振张 国势”“宣扬国威”。于是,武力争夺成了日本的“国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