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一节自由贸易理论二、比较成本论(P15) 1、比较成本论的产生 比较成本论是在英国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815年英国政府颁布的了《谷物法》,粮价上涨,地租猛涨严重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论证废止《谷物法》,实行谷物自由贸易的优越性,于是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 国别3、比较成本论的评价 从整体上看,比较成本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他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比较成本理论表明,无论一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因此经济落后的国家不应该惧怕对外开放 比较成本理论是完美的吗? 1)、该理论虽然以劳动价值为基础,但是就整体而言,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这是他未能正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结果。为什么葡萄牙用80劳动日生产的葡萄酒同英国100劳动日生产的毛呢能够进行交换,为什么这种交换还能互利以及交换的利益来自何处?三相互需求理论资源禀赋理论也叫赫克歇尔-俄林模式(H-O模式),他得名于两个瑞典经 济学家而且是师徒关系,俄林的代表作是《城际和国际贸易》(1933), 他于197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比较成本优势的根源是资源禀赋(不是劳动生产率) H-O模式与比较成本理论的假设有何区别 1)李嘉图认为商品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而H-O模式则假设商品单靠一种要素是无法生产的,其他要素如资本也是必不可少的。 2)与李嘉图认为的在国际商品交换中等量劳动交换原则是不能成立的不同,H-O模式含着国内、国际贸易都是区域间的商品交换,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3)H-O模式假设两国使用相同的技术,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与比较成本理论强调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原因根本不同。 案例思考五列昂惕夫之谜与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第二节保护贸易理论1)、把货币与财富混为一谈,认为一国拥有的黄金和白银越多,就越富有。 2)、只有通过对外贸易才能将产品变为货币,只有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才是利润的源泉和财富的源泉;只有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量,增加国家的财富。国内商品生产应当服从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应尽量鼓励工场手工业和出口贸易的发展。 3)、货币差额论将货币和商品绝对对立,设法把侥幸得到的货币保存在国内并把它窝藏起来。 贸易差额论开始认识到货币运动与商品运动的内在联系,“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认为贸易顺差是一国取得和保持金银的主要手段,追求贸易顺差。3、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主张实行保护主义,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 1、货币政策——想方设法吸收外国金银 2、对外贸易垄断政策 3、奖出限入政策 4、保护关税政策 5、发展本国航运业政策 6、发展本国工业政策 二保护幼稚工业理论2、对古典学派国际贸易理论的批评 1“比较成本说”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 李斯特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要重要很多倍”,向外国购买廉价商品,表面上看要合算一些,但这样的结果,德国工业生产力就不能获得发展,将处于落后和从属于外国的地位,而采取保护关税政策,起初会使工业品的价格提高,经过一定时期,生产力提高了,商品生产费用就会跌落下来,商品价格甚至会降到国外进口商品的价格以下。因此,李斯特认为比较成本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 2古典派自由贸易学说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的特点 李斯特提出,各国经济发展必须经历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不同时期应当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3国家应主动干预对外贸易 李斯特认为,要想发展生产力,必须借助于国家的力量,而不能听任经济自发地实现其转变和增长。 3、保护贸易政策 一)、保护政策地目的和对象 1、目的是通过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促进生产力特别是工业生产力地发展。 2、保护对象条件 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 等到被保护地工业发展了,生产出来地成品价格低于进口同种产品并能与外国竞争时,就无须再保护,一般不应超过30年。 工业虽然幼稚,但如果没有强有力地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 对农业的保护,只有那些刚从农业阶段跃进的国家,距离工业成熟期尚远,才适宜保护。 二)关税是建立和保护国内工业的重要手段 三)对不同的工业,实行不同程度的保护三、超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各国国内经济危机加剧,对国外市场争夺日益激烈。资本主义再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已难以应付局面,特别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各国相继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改变为奉行保护政策,强化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作用,实行超保护贸易政策。 这一时期的保护贸易不仅保护幼稚工业,但更多的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退的垄断工业,保护的目的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