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用现代汉语解析格律诗的语法关系 郭颖 诗词的格律是诗词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当我们研究古人 的诗词的时候,就要同时了解一下诗词的格律。而古代诗人在格律诗 中语言的运用,其实和今天的现代汉语大同小异。比如古时的静字、 动字就是我们今天的名词、动词,不过当时诗人们并没有给它们起一 些语法术语罢了。 如此,笔者试图运用现代汉语的一些知识来解析格律诗与其之间 的语法关系。 一 字,这里指的是在格律诗中出现的炼字。 诗词史上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诗人因为一字、一句、或一 诗而得名。可见一字、一句、一诗若炼得精、用得巧,会引发全篇生 辉,千古传诵。古人写诗,极其讲究炼字。炼字的初级层次是简练, 更高的层次是精警。万不可轻视一二字的锤炼。一句诗、甚或一首诗 的成败高下往往取决于关键的一二字。创作本来就是艰苦的劳动,古 人有句曰“吟成一个字,拈断几茎须”。为了诗中一字,在忘我的苦 思中,竟然会拈断自己几根胡须。这里既有诗词创作的艰苦,又有喜 得佳句后的愉悦。所谓“苦吟僧入定,得句将成功”正是。诗词中出 现的炼字,动词、副词和形容词常常是至关重要的。 一、名词炼字: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单音词。一般在诗句中充 当主语和宾语,鉴别的方法是在名词之前加动词“有”字,解释合乎 逻辑的就是名词。例: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张先《玉楼春·乙卯吴兴寒食》 在此联中的“影”字是名词,亦为炼字。在“影”字前面加动词 “有”字为“有影”并念得通,说明此字为名词炼字。看得出作者所 致力的是对这一字描写的精工上。其“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千秋 影”(《青门引》),“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天 仙子》),历来被词话家所欣赏,认为“含蓄、韵味”,时称“张三 影”。 二、动词炼字: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动作、行为或变化的单音词。 一般在诗句当中充当谓语,鉴别的方法是在动词前面加副词“不”字, 解释合乎逻辑的就是动词。例: 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杜甫《送蔡都卫》 在此联中的“过”字是动词,亦为炼字。在“过”字前面加副词 “不”字为“不过”并念得通,说明此字为动词炼字。据说宋时一舍 人叫陈易,得《杜甫诗稿》却因破损而独缺“过”字。其诗友共补 “一鸟疾”、“一鸟度”、“一鸟落”、“一鸟起”等字,却只补了 动作的起始与结束,而无“过”字活灵活现。可见杜甫精于炼字,语 出惊人。 三、形容词炼字:表示事物性质和状态的单音词。一般在诗句中 充当谓语和定语。鉴别的方法是在形容词的前面加副词“很”字,解 释合乎逻辑的就是形容词。例: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杜甫《曲江对雨》 在此联中的“湿”字是形容词,亦为炼字。在“湿”字前面加副 词“很”字为“很湿”并念得通,说明此字为形容词炼字。据说在宋 朝的一座寺庙里题有此诗,因年久日深,字迹残缺,苏东坡看后补 “润”字,黄山谷补“老”字,秦少游补“嫩”字,佛印补“落”字。 后查得是“湿”字,四人皆服杜甫用字准确。 还如:“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 迹》),与“对、向、环、绕”等字相比较,“赴”字赋予了山河以 生命;“绿阳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在当时是著名的词句,因“闹”字点染得极为生动,宋祁因之被誉为 “春意闹”尚书;“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泊船瓜洲》),是讲究修辞的有名例子,与“到、过、入、满”等 字相比较,形容词“绿”字当动词用,极为传神;“轻风扶细柳,淡 月失梅花”(苏小妹),与苏东坡、黄庭坚所填“摇、映”等字相比 较,这一“扶”一“失”真乃一字千斤…… 当然,也不排除炼字中有副词、数词、方位词的使用。例:“江 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杜甫《上兜率寺》)的“有、自”;“敏 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月夜忆舍弟》)的“千、一”,在 此就不赘述了。 二 词,这里指的是在对仗中分类的合成词。 格律诗中的对偶,亦叫做对仗。其来历源自古代仪仗队两两相对 的阵势。而词的分类又是对仗的基础,其一般规律就是把同类的概念 和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像人们常说的“天文对地理、鸡毛对蒜皮” 一样形成对偶,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对偶 也是一种修辞手段,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乾文言》);《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 当然,按照格律诗中的对仗规律要求,一是出句(上联)和对句(下 联)的平仄是相对立的;二是出句(上联)的字和对句(下联)的字 不能重复。因此,像如上所举《易经》和《诗经》的例子,那就是诗 中同一位置上的字还有重复,故不及格律诗中的对仗来得更工整些。 一、联合式对仗词:联合式对仗词指两个语素之间是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