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www.6chem.cn /NUMPAGES5 聚苯硫醚的生产现状与生产企业 3.1世界聚苯硫醚生产现状 3.1.1世界聚苯硫醚的生产发展 聚苯硫醚(PPS)在1973年由美国菲利浦(Phillips)石油公司(现ChevronPhillips化学公司)首先实现工业化,在美国德州建成年产2700吨聚苯硫醚生产装置,并以商品名“雷腾”(Ryton)投放市场。得到各产业部门高端用户的青睐。 … 截止2012年,世界聚苯硫醚年总生产能力已达到-万吨左右,远远超过了其它特种工程塑料。目前工业化合成PPS的方法有两种:硫磺熔融法和硫化钠法,硫化钠法为国内外生产厂家使用的主要方法。… 表3.1全球聚苯硫醚纯树脂主要制造商及产能统计表 由于聚苯硫醚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全球需求量近20年来一直保持增长势态,从而促使主要生产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能力。 表3.22006~2012年世界聚苯硫醚产能产量情况表 图3.12006~2012年世界聚苯硫醚产能产量走势图 3.1.2世界聚苯硫醚的生产现状… 表3.3全球聚苯硫醚纯树脂制造商及产品结构表 在新兴的聚苯硫醚树脂生产商和产品中,以日本吴羽化学工业公司和其推出的FortronPPS—第二代线性高分子量聚苯硫醚树脂(其复合改性料由日本宝理公司生产、销售)的发展最引人注目。该树脂生产工艺先进,产品质量好,性能优,特别是它全面改善了聚苯硫醚耐冲击性能差、性脆的致命缺点。此外,FortronPPS可以直接制造纤维和薄膜,加之树脂本色浅,可制成各种色泽鲜艳的制品,因而成为聚苯硫醚树脂的发展方向并受到广泛欢迎。其生产能力也迅速扩展,与RytonPPS一道成为聚苯硫醚树脂的两大主要品牌。 国际上聚苯硫醚复合粒料的生产厂商和产品规格、型号众多,其中供应中国的主要以雪佛龙-菲利普(包括东丽-菲利普公司)的RytonPPS系列、日本宝理公司的FortronPPS系列以及大日本油墨公司的DICPPS系列为主。 3.1.3世界聚苯硫醚的未来发展 据调查,为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和增强自己的竞争地位,许多公司正在或计划扩大产能。… 表3.4未来几年全球聚苯硫醚纯树脂新建或扩建统计表 3.2中国聚苯硫醚生产现状 3.2.1中国聚苯硫醚的生产发展 我国聚苯硫醚的生产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研究与探索阶段 我国在60年代中期,曾经有四个研究所对聚苯硫醚进行研制。20世纪70年代,上海华东化工学院、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广州化工研究院、四川大学等单位对聚苯硫醚进行了生产与应用的研究开发工作。从小试开始到千克级扩试,再到吨位级中试至百吨级试产,大大小小先后上了数十套生产装置,耗资数以亿计。但因为在原料精制、聚合工艺、产物后回收、生产成本、产品开发及工程放大等方面有很多关键技术没有取得突破,这些装置陆续废弃或只能小批量生产。 进入80年代中期我国又将聚苯硫醚列入“863”工程,并做重点开发。其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在1999年编写的咨询报告也将聚苯硫醚列入其中,但强调必须是新材料、新工艺、成本低,并预计在2010年组建年产1500吨的生产线。 我国聚苯硫醚研究最早和最有实力的单位是四川大学材料研究所,取得国家多项专利,该所承担了聚苯硫醚合成研究项目的国家“863”计划。四川大学早年着重研究传统的硫化钠路线,后又研究了硫磺溶液法合成路线。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四川大学材料研究所的实验室技术为基础,主要是四川省地区的一些中小企业建立了一批年产数十吨规模的小装置,生产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涂料级聚苯硫醚树脂。例如国内四川特种工程塑料厂,四川广汉高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四川内江高分子材料厂,甘肃化机厂,北京化工研究院,广州化学试剂厂等多家小规模生产装置,但由于工艺技术不完善,产品缺乏竞争力,这些小装置实际上并未能正常运转。 第二阶段:研究与开发阶段 到1990年前后,实际上只有四川大学在国家和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仍在坚持PPS树脂的系统研究开发工作。1990~1991年,四川特种工程塑料厂(原自贡化学试剂厂)与川大合作,由国家投资建成150吨/年规模的PPS工业性试验装置,生产交联型注塑级树脂,目前不能正常生产。此时国外聚苯硫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1992年四川大学牵头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和“863计划”任务,开始研制高分子量线型注塑级PPS树脂,随后取得了技术突破。该校参股组建的四川华拓实业发展公司(现为四川得阳化学有限公司)。 2000年自贡鸿鹤特种工程塑料有限公司(现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经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投资546万元,在国内独家采用新的加压合成工艺路线,在小试的基础上完成了50吨/年的中试装置。 第三阶段:产业化生产阶段… 表3.5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