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9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9地球物理勘探第一节勘探设计及测线部署地震勘探阶段划分3.详查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早期油、气资源预测的有利地区进行地震工作。要求完成以下一些地质任务(与其他工作配合)。 (1)进一步查明二级构造带的形态、空间分布特征、高点位置、 构造发育史及其周边关系。 (2)搞清断层的分布规律及其大小。 (3)结合其他资料,利用各种地震信息研究查明生储油目的层的 分布、厚度变化及上下层的接触关系,指出有利地带。 (4)运用特殊处理手段寻找隐蔽型油气藏。 (5)综合评价整个构造带,提出有利的断快、古潜山或其他型构造。 (6)提供详探钻井井位。地震勘探阶段划分地震勘探测线部署(3)主测线方向尽量垂直构造走向,联络测线平行构造走向。目的是更 好地反映构造形态,并为绘制构造图提供方便,同时可以减少地震波 的复杂性,避免大量异常波的出现。当然,在设计测线时,为了特殊 目的,也可布置少量其它方向的测线。 (4)在测线交点处,尽可能布设公共激发点,以利用交点处的to时间, 检查不同测线相同层位反射波的闭合精度。 (5)测线尽量通过已有的井位,做好连井连片测线,以利于地层对比和 全区连片成图。 (6)应本着先疏后密,先易后难,先主测线后联络测线的原则布署测线。 (7)在不影响地质任务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避开复杂的地表条件。 2.二维地震测线部署的原则 2.1.二维地震测线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a)地震测线应根据地质任务要求,按区域地质单元进行整体规划。 一般采取先设计骨干测网,然后逐步加密的部署原则; b)主测线应垂直构造走向,为了特殊目的,也可少量布置其它方 向测线; c)测线按直线布置,无法按直线布置时,可按折线布置(限于 沙漠、山区和其它地表障碍区); d)在直测线、折测线无法设计时,采用弯线设计; e)地震测线要通过主要探井; f)相邻工区、不同年度、不同野外采集方法的两条测线连接时, 其接点应在各自的满覆盖段内。2.2.二维地震测线的命名 测线的命名应由测线所在地区、施工年份和测线编号三部分组成。命名形式举例如下:“QY2003-356.5”,“QY”为某地区名拼音的头一个字母组合,由2-4个字母组成;“2003”为施工年份,由4个阿拉伯数字组成;“356.5”为测线编号,由2-7个字符组成。测线编号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递增,在规则网情况下,测线编号尽可能以千米为单位。 左图是测线命名不正确一个示例,主测线和联络线的命名是先是年号、再后是地区、最后为测线号,与标准测线命名测线所在地区、施工年份和测线编号不一致。且线号命名也不正确,它的测线以由南向北、由西向东以1为增量,不是以测线间隔大小为单位。 当二维测网与大地坐标不平行时,测线方位角小于45度时,按南北向方式对测线编号,其余的按东西向对测线编号。 2.3.测线桩号编排 测线桩号编排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递增,并以米为单位。3.三维地震测线设计的原则 3.1.三维地震测线设计三维地震测线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a)根据地质任务要求,以区域地质单元为单位,一般采取整体规划部署、分步实施的原则; b)三维工区边界应尽可能规则,以方形为宜,边界拐点尽可能少,应避免拐点过多带来的地震边界效应; c)三维工区的有资枓面积长、宽不应小于最深目的层深度的两倍,以确保最深目的层的地震偏移成像效果。 要开展三维采集的地区前期一般已进行了大量的二维采集工作,三维设计前要详细了解区内构造特征、地层接触关系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维勘探设计。三维设计时要对控制油气主要断裂包括进去,面元大小在垂直构造方向要小于或等于沿构造方向。在三维勘探边框包括三维施工面积(见图2-2中A3B3C3D3边框)一次覆盖面积边框(见图2-2中A2B2C2D2边框)偏移前满覆盖面积(见图2-2中A1B1C1D1边框)和偏移后满覆盖面积(见图2-2中ABCD边框)。 3.2.三维地震接收点、线和激发点、线的编排 接收点、线和激发点、线以及CMP点线按西、南小的原则编排。线号、点号的编排按SY/T6290的规定。4.不同勘探阶段测线的布置 4.1.路线普查 路线普查又叫大剖面普查或区域普查,一般在勘探程度低,未做过地震工作的地区,其任务是了解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测网密度一般为几十公里或百公里左右测网。 4.2.面积普查 主要是在有含油气的远景地区,寻找可能储油气带,研究地层分布规律,查明大地局部构造,一般在概查基础上进行测网密度以不漏掉局部构造为原则,不大于预测构造长轴的一半,一般在10-20km左右 4.3.面积详查 在构造上查明构造特点,包括构造的范围、形态、目的层的厚度、上下地层接触关系、高点位置、闭合度、与相邻构造的关系、断层的大小及分布等,提供最有利的含油气区带,为钻探提供井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