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 第9章 差错控制编码.ppt
kp****93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相关资料
通信原理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ppt
通信原理通信原理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
通信原理 第9章 差错控制编码.ppt
第9章差错控制编码本章内容目的要求9.1概述9.1.2差错控制方式1、检错重发方式:检错重发(ARQ)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只需要少量的冗余码,就可以得到极低的输出误码率;(2)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需要反向信道,故不能用于单向传输系统,并且实现重发控制比较复杂;(2)通信效率低,不适合严格实时传输系统。2、前向纠错发送端经信道编码后可以发出具有纠错能力的码字;接收端译码后不仅可以发现错误码,而且可以判断错误码的位置并予以自动纠正。3、混合纠错方式混合纠错方式是前向纠错方式和检错
通信原理第12讲-差错控制编码.pptx
第十二章差错控制编码信道编码一般有下列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可概括为两点:其一附加一些数据信息以实现最大的检错纠错能力这就涉及到差错控制编码原理和特性。其二数据流的频谱特性适应传输通道的通频带特性以求信号能量经由通道传输时损失最小因此有利于载波噪声比(载噪比C/N)高发生误码的可能性小。解决误码从两个方面着手差错控制编码原理注意:无论检错还是纠错都有一定的差错识别范围误码严重而超过识别范围时将不能实现检错和纠错甚至越纠越错。差错控制编码的方式DATA02.前向纠错(FEC)方式3.混合纠错(HE
通信原理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ppt
通信原理通信原理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1章差错控
通信原理 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ppt
通信原理目标要求11.1概述差错控制技术的种类:检错重发:能发现错码,但是不能确定错码的位置。通信系统需要有双向信道。前向纠错(FEC):利用加入的差错控制码元,不但能够发现错码,还能纠正错码。反馈校验:将收到的码元转发回发送端,将它和原发送码元比较。缺点:需要双向信道,传输效率也较低。检错删除:在接收端发现错码后,立即将其删除。适用在发送码元中有大量多余度,删除部分接收码元不影响应用之处。差错控制编码原理:发端在信息码元中增加差错控制码元,称为监督码元,利用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在收端发现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