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康德批判哲学 康德的批判哲学【1】 摘要: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 他不仅以其批判哲学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而且以其新哲学理念影响着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总体发展。 理解把握康德的批判哲学,不仅是理论上的贡献,对现实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通过梳理康德批判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阐述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主要内容,试图对康德批判哲学的意义作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康德批判哲学思想来源体系内容意义 康德的批判哲学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之先河。 大概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期,康德从研究自然科学转向研究哲学,在其先后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三部哲学著作中,康德分别阐述了他的认识论思想、伦理学说和美学观点,构成了所谓“真”、“善”、“美”的批判哲学体系。 总体来说,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不仅检查了西方哲学长期发展的成果,而且提出了新的问题,至今仍具有较大的影响。 一、康德批判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 康德的哲学思想经过了一个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在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过程中,有两个人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是休谟,一个是卢梭。 康德在他们的启发下,形成了后来批判哲学的两大主题,这就是自然和自由。 康德建立批判哲学,休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说:“我坦率地承认,就是休谟的提示在多年以前首先打破了我独断论的迷梦,并且在我对思辩哲学的研究上给我指出来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1]9休谟提出了习惯联想说的因果论,认为因果联系的观念只能在“思想的习惯联系”的感觉中去寻找。 这样,休谟就否认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断言人们的因果观念不是来自客观的因果联系,而是来自对心中的一种联系的感觉。 康德认为,休谟把因果原理归于习惯性的联想,仅仅表示主观联想的必然性,因而自然科学只能是或然性的知识。 这样不仅会断送形而上学,甚至可能断送科学。 于是,康德决定走一条与他不同的道路。 他把形而上学和科学分别划在超验领域和经验领域,并进一步讨论了它们各自存在的意义。 康德发现因果关系概念不是唯一的,提出了范畴学说,回答了自然科学何以可能的问题,并为在自然科学之后讨论形而上学何以可能奠定了基础。 康德接受了休谟提出的问题,然而,他不同意休谟的结论,坚决地批判了休谟的怀疑论,不仅从独断论中拯救了形而上学,并自认为拯救了经验科学。 康德批判哲学所要极力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因果必然联系普遍统治着整个自然界,应该怎样解释人的自由,也即探讨人的自由原因对实践行为的决定作用。 在这个问题上,康德深受卢梭的影响。 当启蒙主义者鼓吹文明、科学和进步之时,卢梭则开始了对启蒙主义的深刻反思。 卢梭对自由原则的热情歌颂,使康德挣脱旧形而上学的束缚,用理性来解决道德问题,即解决人的自由问题。 卢梭对康德的影响就主要表现在“自由”原则的提出上。 通过“自由”概念,康德得以证明一种建立在不同因果关系上的二律背反,即必然是现象的经验界的必然,自由是自在之物的超验界的自由。 这样,康德在自然科学之后,在超验范围得出了形而上学命题可以是真的这个重要成果,从而在哲学上得出“与经验相反但也真实”的结论。 这个结论对于康德把旧形而上学改造成新形而上学,是一个关键。 由此可见,卢梭对康德影响的巨大。 二、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康德批判哲学的认识论思想 康德把在认识论领域的理性称之为“理论理性”,是一种先验的认识能力,属于知识论的范畴。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考察理性的认识能力,要解决自然科学如何可能以及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如何可能的问题,指出理性为自然立法。 康德用“感性”、“知性”、“理性”三个环节构成了他的整个认识论体系。 康德说:“吾人一切知识始自感觉进达悟性而终于理性。”[2]242“感性”是其认识论的第一个环节。 “感性”是一种借助于经验而形成感性直观知识的先天认识能力。 “知性”是其认识论的第二个环节。 “知性”是对感性对象进行思维,把特殊的没有联系的感性对象加以综合,使之成为有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先天认识能力。 “理性”是康德认识论的最后一个环节。 “理性”指人先天具有的一种要求把握绝对的无条件的知识的能力,即要求超越“现象世界”去把握“自在之